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运用法治手段和法治方式化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关键瓶颈,以高质量依法履职推动楚雄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立法助力 打造“新引擎”
“十三五”以来,州人大常委会共制定修订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地方性法规13件,立法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有力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聚焦大抓产业、增强动能,制定彝医药条例,有效促进彝医药传承、保护、利用,打响“中国彝药之乡”品牌;制定彝族服饰保护条例,依法推动彝族服饰活态传承,彝绣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制定林下经济促进条例,为楚雄州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支撑。
双柏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
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制定乡村清洁条例,有力促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制定龙川江保护条例,依法保护好一江碧水;制定河湖岸线保护条例,有力改善岸线生态环境,提升岸线生态功能。
聚焦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制定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以“法”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制定城乡特色风貌建设条例,展示地方文化特色;制定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夯实民生保障法治根基,针对楚雄州人口老龄化实际,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率先制定出台了养老服务条例,推动“老有所养”迈入法治轨道。
监督发力 拧紧“螺丝钉”
2021年以来,州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91项,对23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开展7次专题询问、2次质询、28项专题调研,组织人大代表专题视察8次,奏响人大监督“最强音”。
听取和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新材料产业、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业发展、招商引资等情况报告,对优化营商环境中设置隐性壁垒妨碍公平竞争等问题进行质询;对旅游文化和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市场主体培育、“三稳”工作、烟叶生产、粮食安全等开展专题调研,对种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视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对5个千亿级6个百亿级产业发展情况等开展专题询问,助力大抓产业迈出坚实步伐。
2024年12月26日,楚雄州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对全州“5+6”重点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听取和审议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医疗保障等工作情况报告;对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强效提质行动开展专题调研,对职业教育开展专题视察,对高质量教育体系开展专题询问;对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殡葬改革、市场监督管理、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等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回应人民关切;对县乡公路管护情况开展质询,进一步推动全州“四好农村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听取和审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八五”普法规划推进情况中期评估等情况报告,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开展专题视察,对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等开展专题调研,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开展专题询问,对中小企业促进法、国防法、商标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切实推进法治楚雄建设。
代表聚力 架好“连心桥”
近年来,州人大常委会组织340名州人大代表参加初任培训班,举办专题视频培训班,全州8722名州、县、乡人大代表和694名人大系统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着力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和水平。
2024年9月7至13日,楚雄州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人大代表及人大干部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在兰州大学成功举办。
抓制度创新,联系“密起来”。州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换届以来,组织召开五级人大代表座谈会3场次、基层州人大代表座谈会9场次,243名州人大代表参加会议,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300多条,各级人大代表参与立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8100多人次,依法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
抓阵地建设,方式“活起来”。规范建成“代表之家”11个,“代表工作站”104个,“代表联络室”1097个,建成乡村振兴、医疗健康等13个专业代表工作站,实现了活动阵地全覆盖。
抓交办督办,成效“实起来”。州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换届以来,州人大代表在会议期间提出的8件议案、898件建议已全部办理完毕,实现问题解决率和代表满意率“双提升”。(王丽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