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高质量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
从当今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到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从“神舟”飞天到“蛟龙”入海,从高铁驰骋到“大飞机”启航……一件件展现综合国力的大国重器、一项项关涉国计民生的超级工程,无不倾注着卓越工程师的心血和汗水。
卓越工程师是引领科技革命浪潮、促进产业变革迭代升级、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要素和核心力量,是高端人才自主培养的“国之大者”,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切入点、关键点、试金石。加快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和培养卓越工程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重要举措。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加快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和培养卓越工程师”相关建议作为重点督办建议,交由教育部牵头办理,并由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负责督办。
教育部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会同中央编办、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中医药局、中国民航局9个参加办理单位,制定办理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方法和步骤,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代表,认真做好建议办理工作。截至2024年10月1日,各建议均已顺利办结。
卓越工程师如何培养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规模已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是当之无愧的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应当看到,我国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大而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不容忽视。
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体系,工科在学规模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工程师数量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但与一些制造业强国相比,技术积累、人才积累还不够。尤其是卓越工程师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调动政府、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多主体力量。当前,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还面临一些痛点和堵点。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培养一大批各领域的卓越工程师成为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今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很多代表十分关注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培养问题,并提出多件建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加快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和培养卓越工程师”确定为重点督办建议,共有13件建议。代表们主要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培养主题提出加强基础学科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完善卓越工程师培养机制、深化中医药等领域人才培养改革、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推动部省合建高校发展等建议。
跟踪督办持续关注
作为督办单位,2024年4月19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召开重点督办建议工作推进会。7月18日召开专题会议,听取重点督办建议办理工作汇报,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今年11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工作情况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这是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点监督工作。
结合这项监督工作,教科文卫委开展系列专题调研。9月23日至27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调研组赴河南省、湖北省开展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调研,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李蓬、毛杰、刘代军、闫大鹏、缪小平等分别参加有关会议和调研活动,教育部有关司局同志全程参加调研。此次调研反映较为集中的一个问题就是加强“双一流”建设中高校的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这与代表们提出的相关建议正好契合。围绕有关重点督办建议,教科文卫委与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当面听取代表意见建议。
据悉,教科文卫委将按照常委会安排,坚持问题导向,丰富调研形式,继续做好跟踪督办工作,持续关注加快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和培养卓越工程师工作,确保办理质量,努力使重点建议督办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深入调研有效回应
教育部把建议办理工作列为教育部重点工作和“一把手工程”,建立并持续完善党组书记负总责,党组成员对分管领域建议办理审核把关的责任体系,为建议办理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围绕重点督办建议内容,今年4月至9月,教育部以多种形式加强对代表提出建议内容的调研,并贯穿办理工作全过程。赴北京、上海、浙江、河南、湖北、江苏等地调研,通过召开建议办理工作座谈会、各类研讨会等与十余位代表多次面对面交流,与所有代表以电话等形式保持沟通联系。9月2日,教育部组织开展重点督办建议座谈会,吕建、李蓬、黄文秀、金葆康、王劲松、刘希娅、刘懿艳、闫大鹏8位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会议并发言。
同时,教育部主动加强与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沟通联络,加强与中央编办等9个参加办理单位的协商,部内各司局密切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有效回应代表的建议诉求。
教育部还赴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等学校调研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数理化生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中医药师承教育开展情况等。
通过重点督办建议办理,教育部与代表建立了长期工作联络,常态化发挥代表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作用。
加快构建培养体系
9月27日,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工作推进会在京召开。会上发布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体系框架》《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与申请学位实践成果基本要求》《关键领域工程硕博士核心课程》《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标准汇编(第二卷)》,颁发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优秀校企导师组和优秀案例证书,授牌第三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据了解,我国正持续推进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教育部发布数据显示,为深化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2022年起,已专门支持30所高校增设41个工程硕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已全面铺开。
同时,我国不断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等培养新平台。截至目前,教育部会同国务院国资委,已支持32所高校、8家中央企业建设40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共有校企双导师队伍2.32万名,其中企业导师1.2万多名、一线总师2000多名。校企协同建设201门“高阶性、前沿性、交叉性、挑战度”核心课程,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向有关高校的师生免费共享。
下一步,教育部将加快构建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源源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卓越工程师等各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调整机制,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支持高校建设基础学科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另一方面,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试点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开展卓越工程师能力评价,建强建好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进一步完善企业“出题”、培养单位“答题”、市场“阅卷”的联动机制,深化全过程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改革,着力提升卓越工程师培养能力。此外,还将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全面营造良好生态,面向教育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学生胜任未来的品格与能力,构建多元课程体系,推进招生制度改革,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着力克服教育领域功利化、短视化、应试化等倾向,克服“五唯”顽瘴痼疾。(朱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