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比分网_球探体育比分-在线直播

图片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州市人大
楚雄州人大:以地方立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发布时间: 2024-07-25      来源:楚雄州人大常委会      【字体:大?中?小】     分享到:

被称为“中国火城 浪漫花都”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众多丰富而熠熠生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楚雄州人大常委会立足人大职能和工作实际,以高质量的地方立法有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楚雄州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楚雄州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情况报告。

 

“立法基石”

筑牢非遗保护“深厚根基”

州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2013年以来,坚持“小快灵”“小切口”立法,制定出台了《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医药条例》《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服饰保护条例》《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保护条例》3部地方性法规,以法治筑牢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根基,有力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楚雄州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立法引擎”

助力彝医药“蓬勃发展”

楚雄州是彝医药重要的发源地和传承区,发展彝医药事业和彝医药产业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现实基础。

州人大常委会于2018年公布实施了彝医药条例,2022年4月对该条例进行了修订。该条例以全州范围的彝医药为切口,对彝医药理论和彝医药技法、药方、疗法等具体内容,以及彝医药的服务与管理、保护与发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传承与交流、法律责任等作出规定,有效促进彝医药传承、保护、利用。

 

“立法密钥”

解锁楚雄彝绣“美丽三变”

楚雄州人大常委会于2019年颁布施行的彝族服饰保护条例,对保护和传承彝族服饰、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彝族服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有效推动彝族服饰活态传承。

“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在传承、保护、利用的过程中,彝绣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民生价值不断凸显,彝绣产业成为助力群众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全州5.7万名绣娘,人均年增收3570元。

楚雄州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服饰保护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立法护盾”

为太阳历文化传承发展“保驾护航”

针对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后继传承人缺乏、多个保护项目处于濒危、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难等问题,州人大常委会于2019年颁布施行了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保护条例,对不同类型的彝族文化保护项目均设置了富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为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非遗里的楚雄,美食飘香,歌舞飞扬,精美彝绣绘就了楚雄文化底色,万人左脚舞跳起了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阿噻调》与姚安花灯唱响了民族文化传播与时代进步的“协奏曲”,享有“东方狂欢节”美誉的彝族火把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吸引了八方游客。“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中国火城 浪漫花都”楚雄大地上绚丽绽放。(刘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