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站在讲台上,我教给学生知识;但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在履行代表职责的过程中,我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学习。”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小学校长李青霖在列席云南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时认真做着笔记,为参加今年全国两会做准备。
“小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是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但一定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32年耕耘三尺讲台的李青霖致力于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培育工作网络,通过家长学校、家委会、家长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家长开放日等多渠道建立家庭、学校、社会联系网络,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和社区委员会的作用,拓宽德育渠道,将思政工作融于学校的常态化管理中,多方协同形成育人合力,逐步达到“同频共振、良性互动”的佳境。
“我们小学六年都在打基础。打什么基础呢?体质基础、智力基础、美育基础,只有这些基础打好了,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才能够具备一些做人的优秀品质。”李青霖笑着说,目光中透着坚定。
“经常有孩子会问我,老师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要回答这个问题,说小一点是一个知识问题,说大一些就是教育孩子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在小学进行党史教育、宣传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这会不会显得太空泛,其实这一点也不空。”李青霖表示,培养家国意识,要从热爱家乡做起。
曲靖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二爨之乡,有着独特而宝贵的爨文化资源。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李青霖结合调研实际,把自己多年来对传承爨文化的思考,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提出《关于重视爨文化实证性研究丰富云南优秀历史文化内涵的建议》。为此,她带领全校师生,将爨文化精髓融汇到课程体系构建当中,在学校开展了爨娃写爨字、奏爨乐、画爨乡,解说爨文化活动。一堂堂别具一格、带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思政课,在学生幼小的心灵埋下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种子。与此同时,让云南的爨文化真正“活”起来,用丰富的文物实物资料和研究成果科学地展示好爨文化。
作为一名教师代表,2023年,她受邀做客中国教育电视台“两会会客厅”,宣传《“双减”赋能教育 回归育人初心》。2023年,李青霖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长期扎根基层的教育工作者,今年全国两会上,李青霖准备就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教学质量、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保护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等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