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比分网_球探体育比分-在线直播

图片
过去一年我省民生答卷更有温度 更有质感
发布时间: 2022-01-22      来源:云南日报      【字体:大?中?小】     分享到: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过去一年我省民生答卷——

更有温度 更有质感

悠悠万事,民生优先。

翻阅我省的2021年“民生账单”,每一项民生工程的暖心变化都见证着人民持续攀升的幸福指数。

一年来,我省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民之所忧、民之所盼为政之所向,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更高质量的就业需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需求、更高水平的健康需求、更为可靠的社会保障需求,努力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改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群众“饭碗”越端越稳

就业是民生之本。

一年来,我省把稳就业、保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着力“稳规模、提质量、兜底线”,就业数量与质量齐增,群众“饭碗”越端越稳。

——着力“稳规模”,稳定全省就业大盘,以就业大局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稳定。通过执行阶段性降低工伤、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全年累计为单位和个人减轻22.64亿元缴费负担;继续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支持力度,既稳住了企业、又保住了岗位,稳定了市场主体;先后出台10余份政策文件,强化就业优先的政策导向;加大资金投入,争取中央就业补助资金29.63亿元、增幅17.23%;对27个脱贫重点帮扶县每县倾斜投入400万元,对25个边境县给予“二次疫情影响地区”补助2000万元,强化资金支持。

——着力“提质量”,以增加务工收入为导向,努力提升就业层次、改善就业结构。在就业大盘稳定后,立即部署开展“稳岗促增收行动”“收入增百计划”,健全岗位监测、收入调查、余缺调剂机制,帮助劳动力转移到产业更发达的地方、到收入更高的行业、到工作更稳定的岗位。劳务品牌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全省共有“丘北纺织工”“巍山乡厨”“鹤庆银匠”等劳务品牌50多个,5个品牌入围全国100强,2个品牌荣获全国“我最关注的劳务品牌”。

——着力“兜底线”,兜住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这一民生工作的底线。针对大学生就业,以“云岭大学生就业护航行动”为抓手,“一对一”联系服务;针对脱贫人口,建立了“一平台、三机制”找工作、找培训服务事项,探索在502个脱贫行政村建立监测点,动态监测,跟踪帮扶;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的就业帮扶,帮助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61.01万人;持续做好残疾人员、就业困难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帮扶工作,及时帮助2017户“零就业家庭”就业。

一年来,我省人才工作稳步推进,创新发展动力越来越足;劳动关系基础更加扎实,劳动权益保障越来越好;人社服务不断优化,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

 

保障体系越来越完善

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

一年来,我省坚持以制度改革为引领,以保发放为底线,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民生安全网越织越密。

——参保覆盖面持续扩大。去年一举完成300.79万被征地农民身份认定,推进123.91万符合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参保,参保率达90.8%。

——待遇水平稳步提高。连续17年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实施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连续16年提高工伤保险长期待遇,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基金安全更加巩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准备接轨全国统筹,工伤保险实行以省级调剂金为核心的省级统筹。目前,社保基金运行总体平稳,可持续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民政民生保障工作方面,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争先进,工作成效明显——

群众脱贫后最担心的就是扶贫政策“断了线”、返贫没人管。我省继续将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脱贫人口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范围;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部署,加快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县级失能照护机构全覆盖,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率达100%;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全省0.9万名孤儿、1.7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加强基层儿童关爱服务队伍建设,统筹做好全省36万多名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优质教育越来越得人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一年来,我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

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持续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动态“清零”,加快推动普通高中扩容,拓宽入学渠道。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实现30万人以上县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教育公平迈出新步伐,保障受教育权利的资源更加充分。

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双减”,全省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和课后服务主要监测指标达到100%,压减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96.24%,高于全国平均压减率4个百分点。不断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云南大学通过首轮全国“双一流”建设评估,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双一流”创建稳步推进。加快推进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组织40所高校帮扶国家和省乡村振兴重点县,面向脱贫人口劳动力、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0万人次。

一年来,我省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保障取得新突破,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

 

健康屏障越筑越牢

健康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保障人民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持续努力。

一年来,我省坚持创新协调发展,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形成——

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与区域均衡布局,积极构建分级科学合理、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健康需求的医疗服务体系。坚持创新协调发展,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形成。

一年来,我省坚持全民共建共享,健康云南建设结出累累硕果——

持续深入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全省129个县(市、区)历史性全部达到国家卫生县城标准,云岭大地城乡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快形成,健康环境得到全方位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1%,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得到巩固拓展。

一年来,我省坚持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卫生健康辐射南亚东南亚迈出坚实步伐——

积极支持帮助南亚东南亚周边国家和地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向缅甸、老挝等国家派出多支中国援外防控专家组,援建核酸检测实验室。在缅甸、老挝、越南3个国家22个边境县建立了重大传染病境外联防联控试点区域,建成“澜湄流域重大虫媒传染病大数据监测与预警服务平台”。在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红河、德宏3个片区组建国际诊疗保健合作中心联盟,启动实施中国东盟“10+1”中老医疗卫生服务合作体建设项目,面向南亚东南亚健康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年来,我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持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健康屏障越筑越牢。

 

聚焦热点

优化服务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省级相关部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优化办事流程,持续提升服务质效,人民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

持续深化简政便民,省本级人社权责事项从原来的169项精简到70项,取消60余项证明材料事项,免予提交纸质申报材料事项占比84%,承诺件办理时限压缩82%,“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2%,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6%,“全程网办”事项占比54%,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更省心。

不断满足群众需求,针对部分群众“办事找不到门”的问题,采集8800多个人社服务网点上线高德地图。针对利企惠民政策知晓度不高的问题,推出稳岗返还“免申即享”服务。针对云南少数民族众多的实际,在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人社服务点设立了“双语窗口”。针对老龄、残疾等人群,在服务窗口开辟“绿色通道”,组织“先锋队”上门服务等,让群众享受更温馨的服务。

省民政厅在全省16个州(市)、26个县(市、区)、29个乡镇(街道)聚焦居住地申办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低保城乡统筹发展等开展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动“政府救助平台”中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事项上线使用,方便困难群众随时随地提出申请。初步建成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通过动态监测、主动发现,及时落实各项救助保障措施,全省136.72万已脱贫人口纳入低保和特困供养范围。残疾人两项补贴实现“跨省通办”,全省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8.59亿元,惠及73.65万残疾人。

稳中求进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冲击的双重影响,今年我省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加扎实地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稳”就是要努力稳定转移就业规模,确保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在1500万人以上。为此,我省将抢抓一季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窗口期”“黄金期”,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确保应转尽转、能转快转。春节前,突出一个“稳”字,重点是稳岗留工,尽可能把目前在外务工的人员稳在企业、留在当地。从春节到3月15日,围绕一个“转”字,大规模、成批次、有组织、高质量地转移输出。从3月16日至4月10日,做实一个“补”字,持续查缺补漏,精准服务、帮扶就业,对岗位质量不高的,加大调剂力度,提升就业质量。

“进”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增加务工收入,让广大农民工兄弟有更多获得感。为此,我省将开展农民工“收入增百计划”,重点抓好“转、调、稳、培、创”五项工作。“转”,就是扩大省外转移规模,持续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调”,就是加强岗位调剂力度,组织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到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区域中心城市就业。“稳”,就是努力提高农民工就业稳定性,使全省务工时间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数量稳定在1000万人以上。“培”,就是抓培训、强技能,组织农村劳动力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以上。“创”,就是继续做好创业工作,帮助更多有经验、有闯劲的农村劳动力创业致富。

减负提质

“双减”落地见效

自“双减”实施以来,我省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上“双管齐下”,在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上“双向发力”,全力推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

学生作业负担有效减轻。压减考试次数,规范考试方式,从源头上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目前,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建立作业公示制度,作业时间控制达标率达到100%。

课后服务受到普遍欢迎。我省综合统筹,指导学校“一校一案”制定课后服务方案,保障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以及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发展空间。目前,全省12109所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开展课后服务,98.95%的学生参加课后服务,96.59%的教师和8242名校外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

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组织开展校外培训专项治理行动,切实抓好学科类培训机构“营转非”登记。利用国家监管平台,实现资金、学生、教师、课程、机构“五个管起来”,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严格规范培训行为,对违法违规培训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将违规培训机构纳入黑名单。目前,全省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比例达96.24%,“营转非”登记和资金监管机构比例达100%。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组织129个县(市、区)全覆盖参加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抓实作业、手机、睡眠、课外读物、体质健康“五项管理”,健全教学管理规程,开展“以学为主”的教研活动,着力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动态清零

坚决守住疫情防控成果

2021年以来,省卫生健康委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驻守边关、全面动员、艰苦作战,成功处置了瑞丽、陇川以及呈贡、安宁、景洪等多起疫情,69起疫情全部实现“动态清零”。

省委、省政府投资88亿元实施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全省疫情防控能力实现从无到有;投资10亿元实施核酸检测和医疗救治“再提升”工程,边境地区防控能力实现从有到强。全省日核酸检测能力达158.7万人份,救治总床位13348张,3岁以上人群疫苗全程接种率达89.16%,多个重要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省疫情防控实现输入病例零病亡、本土疫情未外传、航空输入零扩散,为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云南贡献。

2022年是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云南将盯紧“动态清零”目标,加强口岸、隔离、救治等能力建设,强化物资储备和应急演练,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快速安全推进疫苗接种,坚决守住疫情防控成果。

为确保全省人民度过一个健康欢乐祥和的春节,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建立了每天研判疫情形势、每周进行一次全省调度的工作机制,近期已派出8个督导组到全省各地进行督导,着力压实各方面责任。同时,聚焦防输入、防反弹、防外传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疫情外传、不发生社区规模化传播、不发生隔离点医疗机构交叉感染三条底线。(谢进 茶志福 陈怡希)

 

数说2021年

 

 

 

就业

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3.31万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90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2.37万人,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住房

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014个、棚户区6.14万套,盘活烂尾楼248个,化解130.95万户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解决14.66万城镇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教育

安排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资金26.8亿元。投入资助资金142.62亿元,惠及学生1036.3万人次。

 

 

 

 

养老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17连增,医疗保险实现跨省住院、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新增护理型床位1.47万张,全省养老总床位达到18万张。省级补助8000万元发放高龄老人补贴。

 

 

 

 

 

脱贫

实施脱贫村提升行动,精准帮扶51.2万人消除返贫致贫风险,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22.1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