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比分网_球探体育比分-在线直播

图片
您的位置: 首页 > 人大工作 > 理论研究
坚定不移走好贯彻新发展理念之路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发布时间: 2022-04-11      来源:云南日报      【字体:大?中?小】     分享到:

坚定不移走好贯彻新发展理念之路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中共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

 

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近日,云南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就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开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举行集中学习。我们要抓好贯彻落实,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坚定不移走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由之路。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创新发展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当前,云南创新驱动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科技创新“基础弱”“底子薄”的现状还未根本改变,创新政策环境不优、创新平台不多、创新主体不强、研发投入不足、区域创新体系薄弱,仍然是制约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全国创新网络,聚焦创新短板,拓宽合作渠道,创新合作模式,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创新资源,强化东西部科技合作,推动科技入滇取得更大实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于摒弃旧观念、树立新思维、谋划新思路,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等,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来。当前,云南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较为突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情况,云南仅有昆明市进入特大城市行列,曲靖市、大理市、玉溪市为中等城市,其余城市均为小城市,未有超大城市和大城市,地区间、城市间能级落差大;2021年云南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2.88,高于全国平均值的2.5,排全国倒数第4位,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另外,产业发展上还存在一产不优、二产不大、三产不强的突出问题。其他领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要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抓乡村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持续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石。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找实各领域短板弱项,精准发力、持续发力,不断补短板、强弱项、挖潜力、强后劲,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平衡性、协调性。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云南。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要求云南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当前,云南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也面临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任务艰巨等挑战。要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以更大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更实举措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更严要求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坚决不要带污染的GDP,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要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发挥云南可再生能源丰富,打造绿色能源强省,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发挥应有的作用。

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推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要求云南努力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当前,云南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推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设施硬联通和机制软联通不断取得新突破。同时受多种因素制约,云南各类开放载体对市场、资源、科技、资本、人才等要素集聚和协同联动的能力还不强,对外辐射的能级还比较低。要加快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间“陆水空网”四位一体的基础设施“硬联通”,加快推进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的制度“软联通”,不断打破各要素在国际循环体系间存在的物理壁垒和制度壁垒。要从调整经济结构及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区域经济合作制度等角度出发,不断探索建立区域经济合作新机制,提高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能力。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当前,云南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推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县域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覆盖等,但一些领域与全国相比差距还较大。要围绕推进“扩中”“提底”,探索全面拓宽居民增收的渠道,探索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要推进教育、医疗等重点民生领域公共服务资源的优质共享,尤其是要进一步促进优质教育公平,切实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有公平的教育机会。要坚持就业优先政策,扩大就业容量;反对就业歧视,促进就业公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