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比分网_球探体育比分-在线直播

图片
守护生态宝库 共赴“春城之邀”
发布时间: 2021-01-29      来源:云南日报      【字体:大?中?小】     分享到: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今年5月,昆明蓝花楹盛开的季节,全球代表将相聚“春城”,共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15”),一同绘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图景。

两会上,“春城之邀”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大家围绕以COP15为契机,加快推进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积极献策建言。

 

抓住COP15机遇

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云南是我国特有物种分布最多的地区,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

“云南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微生物资源品种和数量都占到全中国的50%以上。”省政协委员、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盛军说,云南生态功能价值达到上万亿元,COP15的召开是云南向世界展示云南发展绿色经济成就的重要机遇。

“应深入挖掘特色生物资源,把品种资源和数字资源变成数据资源。”盛军委员介绍,云南农业大学已建成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云南分中心,构建了农业和生物资源大数据、高原特色农产品价格指数、质量可追溯体系以及农业农村资源大数据。他建议,应该进一步挖掘这些数据的价值,把生物资源数据优势转变为科技创新和产业效益优势,发展云南的生物制造和农业制造,为世界提供发展绿色经济的云南样本。

抚仙湖的生态保护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抚仙湖保护治理转入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新模式。“COP15的举办对澄江市来讲,将迎来发展新机遇。”在省人大代表、澄江市市长范永光看来,澄江有机会更好地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澄江的生动实践,展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活事例。“希望通过COP15大会的召开,吸聚更多高层次智库资源,共同探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问题,真正把澄江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助推澄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摸清生态家底

摸清自然资源家底是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云南要全面评估生态资产的价值及其向江河下游及周边国家价值转移状况,以有力的数据彰显对国家和全球的生态贡献。”省政协委员、云南大学生态学特聘教授段昌群说,基于生态资产的“摸底”,有助于云南进一步争取国家帮助,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与用途管制制度,探索长江、珠江流域以水量水质为基础的跨区域转移支付及生态补偿,尽快建立资源有偿使用、跨流域跨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

“我省有2.29亿亩草原,居全国第7位。”省政协委员、云南农业大学郭凤根教授介绍,近10年来,通过生态修复、完善制度、林草融合,多措并举,云南草原生态质量得到改善,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不断优化。但是,因为认识不足、家底不清等原因,保护草原资源的意识普遍不足。他建议,结合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开展我省草原资源现状调查,摸清家底,并尽快制定我省草原资源利用与保护的专项规划,特别是要在分清草原退化等级和面积后精准施策,逐步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经营服务有效”的草原保护和建设制度。

 

筑牢安全屏障

“云南是我国未来生态产品供给的重点区域,也是保护与发展之间矛盾较为突出的省份。”省政协委员、省科协副主席袁晓瑭说,应着眼于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保护好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为子孙留下世代相传的“绿色银行”。她建议,尽快把制定出台云南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资源保护法规纳入立法规划,进一步完善出入境查验监管领域执法体系;争取从国家层面上与老挝、缅甸、越南政府磋商,在云南建立“中、老、缅跨境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先行示范区”,打造跨境生态安全保护长廊。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省政协委员、昆明市政协主席熊瑞丽建议,以新发展理念为统筹,对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范性文件进行系统梳理。厘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范畴使之体系化;结合滇池治理等经验,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素材对规范性文件进行补充完善;在充分进行规范梳理的基础之上,搞清楚目前存在的制度重叠、制度冲突、制度漏洞,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补充。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在生物基因多样性的保护,而生物基因的保护离不开基因数据的分析。”熊瑞丽委员提出,未来世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必然是建立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之上的,云南具有全球最为珍贵的生物多样性数据样本,最全的资源保护生物基因数据。她建议,要建立全省统一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分析中心,为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延展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