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比分网_球探体育比分-在线直播

图片
【聚焦云南代表团】持续聚焦!央媒继续关注云南代表观点
发布时间: 2021-03-11      来源:检察日报 新华网 人民日报 中央广播电视台总台 求是网 科技日报      【字体:大?中?小】     分享到:

云南代表团直通车 畅言发展共话民生

多家央媒继续关注在滇全国人大代表,一起来看全国人代会上的“云南声音”。

 

检察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阮成发:生动体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理念

3月9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云南代表团审议“两高”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足球比分网:主任阮成发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生动体现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理念,集中展现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成果,我完全赞同。”

阮成发代表表示,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融入审判、检察工作各环节、全过程,坚决贯彻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忠诚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取得新成效,助力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体现新担当,服务高质量发展实现新作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司法队伍建设展现新风貌,为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

阮成发代表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云南工作,对云南经济发展、脱贫攻坚、边疆治理、法治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云南重点案件办理给予精心指导,表示衷心感谢。”

 

检察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王予波:用法治力量助推中国之治

3月9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云南代表团审议“两高”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说,赞同“两高”工作报告。“两高”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用法治力量助推中国之治,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推动更高水平良法善治进程中的实践伟力。

王予波代表说,最高人民法院全面构建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机制、坚持司法改革与信息化建设融合等工作成效明显,体现了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建议进一步加强调解和审判的结合,把调解工作融入人民法庭审判活动全过程,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王予波代表说,最高人民检察院推进“四大检察”、守护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长、落实“案-件比”质效评价标准等工作质量很高,体现了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建议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加大网络保护力度,让未成年人茁壮健康成长。我们要全力支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开展工作,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云南、平安云南。

 

人民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郑艺:坚决守护好祖国的西南生态屏障

3月11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代表委员谈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就如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届云南省委委员、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委书记郑艺发表自己的观点。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西双版纳发展的最大本钱。按照总书记要求,我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决守护好祖国的西南生态屏障!”郑艺介绍,近年来,西双版纳加快生态保护法治建设进程、严格落实规划、建立健全机构、加强灾害预防,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明显。目前,西双版纳森林覆盖率为81.3%,动植物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今年将在云南召开,郑艺表示,西双版纳州将充分展示生物多样性、遗传资源保护和生态文化亮点,展示西双版纳形象、云南形象、中国形象。

 

人民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张岩松: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3月11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代表委员谈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岩松表达观点。

“学习党史,就是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张岩松说。

 

央视《新闻联播》

全国人大代表曹庆华:营造良法善治环境,推进农村治理有效

 

求是网

 

 

全国人大代表朱有勇:脱贫成果要可持续,就必须有内生动力

3月11日,求是网发布了访谈报道文章《两会访谈 | 三年前“托着土豆上两会”的人大代表,今年关注了哪些问题?》,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就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如何用科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等问题接受访谈。

朱有勇表示,脱贫成果要可持续,就必须有内生动力。刚脱贫的地区,劳动力整体素质还比较低。要想发展产业,必须要靠人才支撑,有更多的乡土人才、科技人才、营销人才,才能把产业做好。资源开发利用、乡土人才培养、巩固脱贫成果之间是互为支撑的。

要实现脱贫不返贫,得让脱贫和乡村振兴无缝对接。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一定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来发展特色产业,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在澜沧科技扶贫的基础上,我们准备推进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进一步持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让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检察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袁海波:再小的案件也是民生

3月10日,《检察日报》继续刊发《代表关注最高检工作报告》系列报道文章。

“今年的最高检工作报告亮点纷呈,既贴民生接地气,又让人热血澎湃。特别是对一些民生‘小案’的处理,彰显出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法理情兼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茨营镇团结村袁家营村民小组村民袁海波说。

袁海波代表认为,当前网络暴力层出不穷,检察机关提起公诉追究刑事责任,不仅传达了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的信号,也彰显了司法机关依法惩治网络乱象、保护人民合法权益的决心。

 

科技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朱兆云:设置科技项目,应该“小而广”

3月11日,《科技日报》刊发文章《乡村振兴 科技创新可以“四两拨千斤”》,文中刊载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中药研发总监朱兆云关于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的观点。

“根据农村农民分散的特点,乡村振兴涉及的科技需求不应求大而求面广。因此,科技项目可以考虑以‘小而广’为主,经费不宜多,研究团队轻装上阵,项目容易完成。”朱兆云说。

她建议,首先要引导“三区”人才和广大科技特派员更深入地面向乡村、农民,通过这些项目的研究推广,帮助当地建起长远基业。

“农村有着许多传统工艺、特色产品等,这些产品虽然小,但有独特性。虽然有些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但提升空间很大。”朱兆云说,通过设立如中药材栽培、产地加工、信息传递等有助于帮助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技术项目,充分结合当地传统特色,实现科技赋能,“各个击破”阻碍乡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有效促进传统特色产业增值。

广大科研机构、科技人员要“形成一大批成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是朱兆云建议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她认为,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设立的乡村传统特色产业项目,应具有适用性、可操作性、可推广性,科技服务和科技项目要务实、更贴地气,搭建城乡产业联合的桥梁纽带,实现传统特色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完成乡村发展多点辐射攻关,使科技更好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