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切的荣誉都归根于党组织的培养,我所做的只是‘感党恩、听党话、永远跟着共产党’。”窦正宝,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龙川镇二街社区党总支书记,扎根基层37年来,窦正宝带领群众苦干实干,让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如今“产业兴”“乡村美”“人心稳”的先锋村。
窦正宝指导村民整地理墒。(张静梅 摄)
增收致富的领路人
二街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社区,过去是龙川镇四个贫困行政村之一。这里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基础设施薄弱、干旱缺水所困,如何让群众脱贫致富,成了挂在窦正宝心头的大事。
为了让群众脱贫致富,窦正宝提出“务工+务农,粮烟林并重”的发展思路,以“农时耕作、闲时打工,培育示范、引领带动”的模式,积极为二街社区群众家门口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他带着村里的干部开展土地整理,700多亩土地重新规划,修缮小坝塘、建水窖、建烤房,曾经田埂只有两脚宽的田地,如今一片片成方路相连,群众的拖拉机、农用机械都能开到田边。
此外,在主要种植物烤烟之外,窦正宝还组织党员带头尝试发展多种种植项目。2016年,二街社区如期脱贫,到2020年末,二街社区实现了农村经济总收入5652万元,农民纯收入1318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6万元。
窦正宝正在指导农户育苗。(张静梅 摄)
乡村振兴的奋斗者
二街社区因村民逢“2”赶集的习惯而得名。多年来,每月逢“2”的日子,村民们就带着自家的农产品到村公路两旁摆摊交易。
集市规模越来越大,交通安全隐患也随之而来。于是,在窦正宝的协调和多方共同努力下,公路旁规划建设了二街集贸市场,既方便了赶集群众,也规范了公路通行。“二街农贸市场、社区铺面每年能为社区带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6万元。”窦正宝介绍说。
干旱缺水是长期困扰二街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特别遇到雨水少的年景,群众生活饮用水都难以保障。
2009年,云南省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村里唯一一个供应全村饮水的石丫口水库蓄水告急,更别说生产用水。于是窦正宝就当起了“送水书记”,带领村里的党员和群众纷纷在自家的汽车、拖拉机上安装水箱,组成了送水队伍,帮助村民解决燃眉之急。
靠送水过日子始终不是长久之计,于是窦正宝下决心要彻底解决全村人的“水困”。
2010到2012年间,窦正宝带领社区的党员群众投工投劳架设输水管道,组织群众打了416口井,缺水最严重的喇石一组建起了可容8万立方米水的蓄水坝。2018年,争取国家资金建设了一个自来水厂,一个污水处理厂。
“水通了以后,家家户户打开龙头就有水了,烤烟也可以扩大种植规模,发展农业生产也有了保障,我们的信心更足了。”一名村民说。
“我一切的荣誉都归根于党组织的培养,我所做的只是‘感党恩、听党话、永远跟着共产党’。”窦正宝把二街社区当成了家,而“家”中也因这个“宝”,一步步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