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比分网:外事华侨工委关于赴福建省调研华侨农场产业发展的情况报告
(2014年4月)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今年3月9日至13日,由常委会刀林荫副主任带队、外侨工委张建国主任参加的调研组一行6人,赴福建省调研华侨农场改革发展情况。调研组先后调研了福州市江镜、莆田市赤港、厦门市竹坝华侨农场改革和产业发展工作。在闽调研期间,调研组先后参加了三个座谈会,分别与三个华侨农场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实地参观了华侨农场的企业、学校、安居工程等,收获颇丰。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福建省华侨农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福建省有海外华侨华人1300万,归侨侨眷480万,共有17个华侨农场,分布在8个设区市,土地面积50.7万亩,总人口7.73万人,其中归难侨及其子女3.47万人,农场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2.1万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福建省华侨农场先后经历了两轮改革,基本完成了危房改造、职工社保、土地确权发证、社会职能剥离等工作,现产业结构调整初具规模。
(一)创新体制推改革。福建省华侨农场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有三种情况,隶属设区市政府管理的有5个华侨农场;隶属华侨农场所在地县(市、区)管理的有11个华侨农场;还有1个华侨农场尚未下放地方管理,由省国资委直管,延续华侨农场原来性质企业管理体制。按照管理体制有三种模式,设立华侨经济开发区,并保留华侨农场牌子的有5个华侨农场;设立乡镇、街道办事处或并入乡镇行政建制的有4个华侨农场;延续华侨农场原来事业性质企业管理体制的有7个华侨农场。
(二)因地制宜促产业。福州市江镜华侨农场大力发挥传统特色农业产业优势,目前已形成了淡水养殖、海水养殖、龟鳖养殖、奶牛养殖、水稻蔬菜种植等五大产业基地,成为福州市的菜篮子基地。福州市东阁华侨农场利用临近福清市区和国家级、省级投资区的区位优势,积极对接投资区、福清城区向东拓展和沿江向海环境的规划布局,将侨区建设成为福清生活服务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为福清投资区和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区提供物流、现代服务的后勤保障基地。厦门市竹坝华侨农场明确定位为“厦门市后花园”,实施以旅游带动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一个融南洋风情游、温泉休闲度假游、农业观光游为一体的南洋风情休闲度假区。南平市武夷山华侨农场根据茶园分布情况,引导归侨合理设置小型科技生态茶厂,农场在政策和资金、技术上加以引导和给予必要的帮助支持,提高归侨的经济收入。
(三)招商引资强后劲。莆田赤港华侨农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上亿元项目9个,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鞋服、机械为主导的产业格局,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76亿元。其中企业投资21.09亿元,农场投资2.67亿元,彻底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等靠要”局面。福州市江镜华侨农场则成功引进了多家无污染的加工企业及其他食品加工企业。
(四)改善民生暖侨心。福建省从1999年开始实施了“侨居造福工程”,到2008年底全省华侨(农垦)农场累计建设“侨居造福工程”9939套,总建筑面积达80万平方米,解决了3.47万归难侨及其眷属的居住问题,人均住房面积达23平方米,基本实现“居有其屋”的目标。1、补助标准全国之首。新建房补助面积70平方米,每平方米补助300元,房补2.1万元;廉租房补助面积50平方米,每平方米补助500元,房补2.5万元。2、把“侨居造福工程”建设规划以及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省财政安排基础配套建设资金4626万元,争取海外侨亲支持资金3000多万元。3、房型建设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临近城市或工业开发区的华侨农场以公寓套房建设为主,节约用地;以农业生产为主、地处偏远地区的华侨农场以建设连体或者单体房为主,方便归难侨生产生活,同时,力所能及地结合归难侨原居住地的居民特色和情调进行建设。
二、调研活动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一)福建省各华侨农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打造绿色、有机品牌,加快培育形成优势突出和特点鲜明的产业,有效推动了华侨农场可持续发展。通过对福建省华侨农场产业发展的考察学习,有以下几点启示:
1、观念创新是华侨农场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调研组一行在福建省调研期间,“谋事无中生有,干事脚踏实地,成事回报桑梓”的莆商精神给调研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充分体现了莆商谋事的创新意识,做事的务实风格和成事的精神境界。我们要将这样的精神融入华侨农场产业发展新路子的探索中,认真学习借鉴东部发达省区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拓展视野,创新观念,增强动力,开拓思路,为调整和优化华侨农场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突破点。
2、体制改革是华侨农场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历史原因的影响,华侨农场基础设施落后,自然条件艰苦,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底子较差。为了使华侨农场更好地融入地方,实现与周边的同步发展,就必须不断推进华侨农场管理体制改革。厦门市竹坝华侨农场增挂了“华侨经济开发区”的牌子,比照其他类型的省级开发区享受现行的优惠政策,使华侨农场融入沿海开放开发体系之中,加快了华侨农场对外开放步伐。自2006年底以来,竹坝开发区管委会由自收自支行政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