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比分网_球探体育比分-在线直播

图片
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阶段
发布时间: 2013-12-10      来源:足球比分网_球探体育比分-在线直播      【字体:大?中?小】     分享到:

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阶段

------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初浅体会

张希平

(2013年12月7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昭告世人,全会的“主要议题”和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核心主题词,都是“全面深化改革”,全会精神处处闪耀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光辉。全会《决定》描绘了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规划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总目标、总方向、时间表,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是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全面深化改革”,言简意赅,内容极为丰富,内涵极其深刻;“全面深化改革”,深刻揭示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全面性和纵深性,标志着我国在35年改革开放奠定的坚实基础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

 

一、“全面深化改革”揭示了改革的全面性

综观党的历史,改革开放35年来,党的7次三中全会的主题都聚焦改革,历次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决策,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翻天覆地的巨大成就。而今,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艰巨复杂的现实问题倒逼改革不能再是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单项改革。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以改革为主线,突出全面深化改革新举措,前所未有地提出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等领域15个方面的重大改革,内容涵盖了方方面面,其广度前所未有,形成了各方面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密切配合的有机整体,进而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这既是全面改革的重要标志,又揭示和体现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和全面性,彰显了我国总体改革、配套改革、协调改革的顶层设计与整体谋划,展示了我们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决心和政治智慧。

 

二、“全面深化改革”揭示了改革的纵深性

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错综复杂和广泛深刻变化的国内外环境 、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不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化解深层次矛盾,闯激流、破暗礁、涉险滩、啃硬骨头,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消除经济社会政府“三大转型”和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根本动力、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不断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学习三中全会文件,深感三中全会改革的深度和力度前所未有,全会精神处处闪耀着深化改革的光辉。

首先,三中全会精神闪耀着深化改革理论创新的光辉。理论上的成熟是一个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理论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受实践检验,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先导。三中全会勇于担当,在深化改革上实现了一系列理论创新:首次明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历史新定位;首次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的同等地位;首次提出“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首次在“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之外加上了“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形成了“三个进一步解放”的目标要求;首次提出和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等。这些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既是深化改革在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和理论指导,同时又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二,三中全会精神闪耀着深化改革制度创新的光辉。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制度具有稳定性、长期性和权威性。在三中全会《决定》中出现的高频词汇里,“制度”一词以183次高居榜首,彰显了三中全会对制度建设及其不断发展完善的高度重视。在制度创新方面,三中全会作出了一系列突出贡献:首先,全会《决定》鲜明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到2020年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进而,实现党、国家、社会各方面事务治理更加科学、更加民主,更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而,鲜明地规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性质、方向、时间表和总目标。其次,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五位一体”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明确提出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战略任务,以及上述领域内的一系列具体制度和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

第三,三中全会精神闪耀着深化改革举措创新的光辉。为了确保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全会以改革为使命,突出全面深化改革新举措。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强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重点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对云南是一个利好政策。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强调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强调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在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方面,强调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同时回答了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等热点问题。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强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第四,三中全会精神闪耀着深化改革为民亲民的光辉。三中全会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描绘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为民谋福祉的同时,回答了社会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切的重大热点问题,凝聚着厚重的民生情节。三中全会《决定》在论述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时,明确要求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强调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四条重要经验”时,特别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决定》的第60条,强调“人民是改革的主体”,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在群众关注的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强调“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改变高考“一考定终身”;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上的“三大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在涉及“三农”问题方面,强调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强调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并赋予其流转、入股等权能,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维护农民生产要素权益,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在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方面,强调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动公办事业单位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强调以开放促改革,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对云南是加快开放发展的大好机遇。在法治建设方面,强调建设法治中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在反腐败方面,提出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实现巡视全覆盖;探索实行官邸制,遏制“以权谋房”。

 

三、三中全会确立和强化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保证

三中全会在规划“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的同时,采取了三项重大举措,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政治保障。

第一,全会强调“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三中全会的首创。强调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强调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能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作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用好各年龄段干部,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充分表明,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使我们党更好地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强领导核心的内在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第二,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中央层面的更具权威性的专门领导小组是一项高屋建瓴的举措,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性、复杂性、全局性的客观要求,强化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彰显了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有助于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助于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设计、协调、推进和督促落实,有助于确保全会《决定》提出的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和顺利实现“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预期目标。

第三,全会首次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历史与现实昭告我们,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全会《决定》指出,设立“国安委”根本目的是“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这是应对国家对外维护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双重压力”的当务之急,是改善我国安全工作体制机制不适应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在需要,顺应了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和时代发展变化的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中全会作的《说明》中明确指出:“国家安全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制定国家安全工作方针政策,研究解决国家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设立“国安委”并明确其主要职责,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对“国安委”的殷切厚望,展示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国家安全的战略思路,彰显了中央对国家安全的顶层设计、顶层掌控和“国安委”的权威,必将对国家安全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安全保证。

综上所述,“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复杂系统工程,是全面改革、深化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保证共同构成的有机统一的整体。蓝图已经绘制,号角已经吹响。全面深化改革,全党有责,全民有责!我们老同志虽然退出了工作岗位,但思想不能退,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更不能退!我们要从老同志的自身实际出发,发挥老同志的优势,认真学习全面领会三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做全面深化改革的宣传者、参与者、推动者,把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变成现实,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富民强滇的“云南梦”做出应有贡献!(作者系足球比分网:机关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