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十分科学、严谨、创新、寓意深遂的思路及弘韬大略的法治发展眼光提出了一系列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类体系的伟大思想,其立意高远,与时俱进,既立足于依法、依规,谋划长远,又凝心聚力,鼓舞人心,科学布局,统筹兼顾,有条不紊,分类推进,从体系建设的角度吹响了迈步进入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立法治中国的进军号,她翻开了人大工作将从体系论断的基础上,逐步走向改进立法方向与目标,创新工作思路与办法,拓展立法外延和内涵,提高立法质量和水平,适时不断地将成熟的制度、办法、规章、规范上升为法律、法规的崭新一页,为今后人大科学制定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更好地开展立法和工作监督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立法依据。可以说,法律、法规是形成体系的基础和条件,体系依靠法律、法规支撑与一统,没有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完善,也就没有整个体系论的形成和良性的健康稳步发展,法律、法规先行,体系加强、补充与完善在后,不成规矩,哪来方圆。当前,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有立法权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肩上的重任将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正确指引下越来越繁重,越来越更具明显的针对性与操作性,可以说党和人民的瞩托与希望,创建一个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让所有的中国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法治维权梦,就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主要任务。
一、体系论断的提出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逐渐健全且正趋于不断地加强与完善
党的十八大报告科学地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方位的高度阐述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方面面体系论断的宏伟思想,标致着我国在各项领域的发展方面,已从前所未有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向法制化与国际化、正规化、同步化并轨进程的迈进。
在构建与完善经济建设体系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地方税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着力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完善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尽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发展现代信息产业体系,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集中构建一批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等等表述的淋漓尽致。
在政治建设体系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体系、毛泽东思想不断取得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以努力构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一体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系、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指导下,开拓创新,勇于实践与不懈发展,中国于2011年3月10日,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形成了具有明显中国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标志着中国已迈入了法制国家的行列。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需求,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体系论断的强调也越来越多:如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要建立健全部门职责运行体系,要努力构造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要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要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等都把政治建设体系问题提到了一个崭新的层面来认识。执政、稳定、和谐需要体系建设,政治体制改革也同样需要体系建设的加强与完善。
在文化建设体系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大力发展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知识创新体系,要建设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构建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次提出了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思想,体现了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的共同愿望与为之实现的奋斗目标的一致性。
在社会建设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以最多的篇幅和文字全面阐述了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强烈地突出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依法为民办事的民本思想服务理念,把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公平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体系,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以及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和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等等建设。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了环境保护与开发的观点,立足于从开发与保护并存,消除环境污染,提高生态效益,提出了要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要积极构建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估体系和建立现代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等。党的十八大对以上“五位一体”的体系论断的提出,预示着我们国家我们党在体系建设方面已经取得瞩目成就,各行各业各部门各领域将已经形成的体系大都已初见端倪,良性健康发展,逐步加强与完善,并成为一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特别是把云南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发展的排头兵的伟大构想与云南省委、省政府将要作出大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决定,双一次成功的把云南生态建设提到了风口浪尖之上,力求在全省59.6%的绿化率基础上更加有所发展和创新。体系论断作为强硬的指导思想、目标与方向,要求与措施,规划与设计,总体与局部等都作了高度概括与部署,无疑是对这些行业与部门在各自领域各主攻方向,坚持推行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规章化运作程序上的又一次振兴。许多极富操作性、实践性、针对性和特色性的成功经验、办法、规定亟待上升为国家层面或省市一级层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单行条例等等,这就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工作方法,因此,仅从这一点上来讲,新时期人大工作就大有可为。
二、体系论断的阐述预示着我国立法从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表明党更加注重法制建设,更加注重依法办事
党的十八大报告及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布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都反复强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治理国家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要做到这一切,离不开人大,更离不开发挥人大的职能作用。立法也好,体系建设也罢,一个目的,就是要捍卫宪法、法律的尊严。无数事实与鲜活例子都已充分说明,宪法与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把法治建设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来一以贯之,全面继承,公开立法情况,实行民主立法,倾听立法诉求,维护立法意愿,提高立法实效,是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根本措施,也是加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有效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根本途径,更是我们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建设好完善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法治云南的目标与方向。体系论思想的提出,特别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基础的体系论框架的形成,为建立其他方方面面国家层次的立法打下了坚实良好的基础,也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立法工作提供了很好机会。
三、体系论断的总结与归纳,告诫我们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已不是可望而不可及,实现中国梦的路途并不漫长
恒量一个国家法制发展水平,首先要看的就是规矩、方圆是否形成体系,法治对社会和人们的安全保障系数到底高不高。回顾中国体系建设走过的路,我们不难看出,从无法无天,砸烂公、检、法、司的胡作非为,到“一言谈”与“我就是法,法就是我”的登峰造极,从无政府主义的大民主泛滥,无视法律存在的大动乱,无视法律约束大串联,大游行,到因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萧条的经济社会的扭曲发展,法律、法规不健全,再到目前的各科门内的法律、法规出现,我们走了三十多年。1979年成立地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创了国家与地方立法的新篇章。强大的国家立法、地方立法、以及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各少数民族地区,一系列民族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突飞猛进的跟进与制定,全国各个领域内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健全,依法治国、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县、依法治乡,建设法治国家的愿望已经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人们不难发现,与先前强调的大一统,大规范、大协调、大融合以及快速建立各类体系门类建设密不可分。
到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人民大会堂庄严宣布:“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标志着我们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行列。法律体系的建立,而且还在不断加以充实和完善,但已经为我们奠定了很了不起坚实的发展基础与条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法治保障环境与氛围。中国实现了经济总量世界第一的梦想,这就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这就是明显发展赶超的又一个划时代标志。中国可以说,我们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梦想已经实现,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成小康社会,让全中国各族人民都有过上幸福富裕美好生活的中国梦还会远吗!
四、体系论断在党的报告中多次强调,昭示着党带领人民自觉维护和遵守宪法法律的坚强决心永远不会改变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承诺兑现诺言,带动全国各族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积极维护法律尊严,严格遵循依法治国方略,强有力的推进了宪法、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的贯彻施行。前几代党的领导集体,包括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新的领导集体,一次又一次听取法制讲座,一次次地坚持学习有关法学理论,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严格依法办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始终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遵循的办事原则,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的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体系构建发展路子,坚持党的领导,做好民主法制工作的承诺。无论是谁,官阶多大,违反了法律法规,都与庶民同罪,毫不含糊。
五、体系论断的科学归纳对人大开展立法和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是使人大立法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除加大一些经济立法外,又赋予人大政治方面立法的主动权;三是在保障社会立法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生态立法的具体内容;四是在民主、民生、民权、民利方面又对立法提出了新的内容与要求;五是值得一提的是对人大自身建设、制度建设也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新方向。六是要建立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加强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方面的立法调研、论证、起草、审议工作,确定了人大积极参与经济工作立法的监督作用。七是要求人大在自身建设者上要建立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要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难,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指向,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中国梦为目标。作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就是要立法、监督上下功夫,努力成为推进体系建设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