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的实践与思考
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法规调研处处长 范之能
开展专题询问是人大监督工作的创新,是人大常委会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的有效方式。
今年9月,足球比分网:将人民群众比较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的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足球比分网:专题询问的“首问”。这次专题询问,达到了畅通民意渠道、相互沟通理解、支持促进工件、促进问题解决和增强监督实效的目的,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和积极反应。我有幸在委员会领导的带领下,全程参与这项活动的筹备和组织,从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锻炼。结合参与这项活动的实践,就如何做好专题询问工作,谈一点粗浅的体会和想法。
一、科学选题是搞好专题询问的基础
科学选题是做好专题询问工作的首要条件。年初,足球比分网:制定的监督计划中,本没有将保障性住房列入专题询问。6月份,财经委员会开会研究时一致认为:住房问题涉及老百姓的基本生存,是老百姓最基本的生存、生活需求。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事关社会的和谐发展稳定。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采取的重大举措,是改善城镇低收入群众生活条件、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仅有利于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而且有利于引进和留住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人大常委会有必要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询问,以全面了解我省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督促和推动政府进一步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切实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居于这些考虑,财经委员会及时向常委会领导提出了调整专题询问计划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常委会领导的赞同和肯定,最终经主任会议研究后,决定将足球比分网:第一次开展专题询问确定为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
透过这次专题询问的成功开展,我深切地感受到,专题询问的选题必须注重“三性”:一是可行性,即要选择那些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避免选题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二是倾向性,即要选择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三是紧迫性,即要选择时限性强、群众迫切希望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以确保专题询问的实际效果。
二、合理设问是搞好专题询问的关键点
设计好询问题目是增强专题询问效果的重要一环。根据任务分工,财经委员会具体包括专题询问问题收集在内的前期准备工作。据此,委员会领导明确指出,问题的收集,必须紧扣三个重要环节:第一,既然是常委会的专题询问,那首先应当了解常委会组成人员们想问什么?第二,既然是对保障性住房进行专题询问,那就应当了解适合住保障性住房这一群体的真实需求是什么,以及他们对政府建保障性住房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第三,既然是财经委先行收集询问问题,那财经委就应该全面了解和掌握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情况。所以,财经委于7月下旬向常委会组成人员发出了问卷调查,根据委员们的反馈,初步梳理出了几十个问题;8月中旬,为了解适合住保障性住房群体的需求和想法,财经委又组织了部分常委会委员与24位适合住廉租房和公租房的群众代表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直接听取他们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意见和建议;9月初,财经委员会又专门组织了11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到昆明市的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和棚户区改造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视察,了解到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财经委员会再召开委员会会议对梳理出来的询问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最后,再将先后经过十多次修改完善后确定下来的36个参考性问题,发送常委会组成人员征求意见建议。通过这些途径和程序,从而确保了最后提供常委会组成人同参考的询问问题都不是“探问式”的问题、也不是“请教式”的问题、更不是“查阅式”的问题,而都是事关发展稳定大局、事关民生大计的热点、焦点问题,都是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而且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比如,我们梳理出来的“应当如何更为科学合理地根据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的根本区别来对保障性住房的概念作界定?”委员就此问题提问后还明确建议,应当通过制度设计,对城镇保障房与商品房实行严格的“双轨”制管理,将城镇保障性住房限定为“自住房”,防止成为商品房进入市场,防止有人用保障性住房牟取私利。再比如,我们梳理出来的“我省出台‘先租后售’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建设进度’,但是随着建设成本逐年上涨,今年售出一套房子,所收回的资金明年根本不可能再建盖一套同规模的房子,应当如何对这一政策进行规范完善,以确保政策更加科学合理?”委员就此提出问题后,还明确建议,保障性住房原则上不应该出售,就算要出售,也只能由政府统一收回,或者应该通过制度设计,确保出售后只能自己居住,不允许其再转租、出售等。这些问题的提出,都引起了省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深思,也将成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今后不断加强和改进保障性住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总结这次专题询问的成功之处,我认为专题询问问题的设问应该坚持“三宜三不宜”:一是问题宜精不宜多。一次专题询问往往也就两三个小时间,由于时间有限,提出问题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应在“精”度上下功夫,做到精益求精。二是宜深不宜浅。在“深”度上下功夫,提出问题切中要害实质,防止其答复走形式,消极应付,起不到应有效果。三是宜专不宜广。围绕确定议题有针对性地提问,不说与议题无关紧要的话题。以巧妙构思,合理设问,使提出的问题符合逻辑、观点鲜明、严谨得体,从而使专题询问达到吃透详情、解决问题的功效。比如,这次专题询问,我们单对梳理出来的询问问题就先后修改了十多次,最后在常委会全体会议召开前,及时将这些问题发送到常委会组成人员手中,让委员会员自己挑选比较关心、熟悉的问题。委员会们针对我们提供的参考性问题,结合了解掌握的情况,用自己的语言将问题表达出来,从而便询问问题做到了“精深”与“通俗”的有机结合。
三、精心组织是搞好专题询问的重要保障
虽然开展专题询问时,询问人要问的和应询人拟答的,都在会前作了充分准备,监督与被监督双方也做了相应的沟通,但专题询问会的现场组织依然十分重要,只有精心组织,才能使专题询问现场既井然有序,又热烈民主,既紧张严肃,又气氛活跃,确保提问直击要害,应询诚恳负责。所以,我的理解,如果现场组织得力,安排科学,现场气氛热烈,就可以通过会议这个载体把询问人和应询人准备好的表达出去,并在真诚深入的互动中相互启发,询问人问得更深,应询人答得更透,双方既不脱离原有的框架,又不拘泥于原有的准备,跳出细枝末节,聚焦关键问题,有效达成共识,常委会组成人员也就找到跟踪监督的切入点,有关部门也能明晰改进工作的关键点;同时,在形式上宜一问一答,不宜多问一答;在追问上宜适度鼓励,不宜禁止;在应答态度上宜实事求是,不宜避重就轻、答非所问;在应答内容上宜简明扼要、讲清即可,不宜全面汇报工作、大讲空话套话。反之,如果组织不力,现场气氛沉闷,没能真正互动起来,一问一答徒有形式,其效果可想而知。比如,足球比分网:在开展专题询问的实施方案中就明确规定,专题询问采取联组会议的方式进行,首先在常委会会议全体会议上听取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的报告,然后再专门组织一次联组会议开展专题询问;省人大财经委员会收集梳理出来供参考的询问问题,要做到阶段性保密,在常委会会议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后(专题询问前一天),才转交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有部门进行准备;专题询问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足球比分网:组成人员提出问题,询问经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答复后,询问人如果仍有不清楚的问题,可以当场跟进提出询问,询问人在听取回答并当场跟进提出问题后,其他足球比分网:组成人员经主持人许可,也可就同一问题作补充询问。回想这次专题询问的成功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方案周全、组织得力。
四、跟踪问效是提高专题询问实效的重要手段
开展专题询问,其最终目不是为了“问”而“问”,更不是追求场面的热闹非凡,而是要通过这一监督方式,督促“一府两院” 解决存在的问题,督促其推动工作。为此,一方面要将专题询问的一“问”一“答”毫无保留地向社会公开,以增强“一府两院”的压力与动力。另一方面,要搞好跟踪问效,监督答复后的实际行动。就算问前准备很充分,问答较为热闹,但若答后落实不得力,专题询问优势也难以转化为监督实效。所以,我理解,只有按照“功夫在会前、关键在问答、成败在整改”的总体要求,树立“跳出问答看效果”的科学理念,从以问答为追求向以问答为手段转变,从关注问答向问答与整改并重转变,才能确保专题询问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此,开展询问不仅仅停留在“一问一答”的层面,重要的是要针对询问中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答复事项,整理形成《审议意见》交由有关部门办理,要求有关部门在规定时限内以书面形式报告办理工作情况,并选择其中的突出问题进行跟踪监督,确保对答复承诺问题一跟到底,防止不了了之,做到有询问、有答复、有结果,真正使专题询问的监督起到改进、推动工作的目的。比如,为进一步增强监督实效,这次专题询问后,除了常委会研究室将所有问答内容全文在《云南人大》杂志、网站等媒体上刊登外,财经委员会及时整理出了《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对我省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的审议和专题询问意见和建议》,报经主任会议研究后,以办公厅名义转送省政府办公厅研究办理,并要求于12月月底前,将研究处理情况向常委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