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人民政府领导在最近召开的三届六次全会上提出明确要求:领导干部今后下基层调研要注重实效,轻车简从,车子要“合坐”,严格执行公务接待规定,严禁扰民,一律不准使用警车开道。诚然,领导下基层,前呼后拥,讲气派,讲场面,这是一种封建意识,老百姓会怎么看你?
曾几何时,当官成了很多人最崇高、最实惠、最有面子的人生理想和事业追求目标。乌纱头上戴,面子自然来;“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在“官本位”越来越浓厚的今天,作为一个市级人民政府能如此清醒地背离官场潜规则,回归到“为民服务”的“公仆”角色,实属难能可贵。
近来,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民政部慈善司司长王振耀“辞官”,他说过一句广为传播的话:“当官被人求其实是一种侮辱”。他认为:“我自己这么多年来,主要是为穷人做事,这些事全部是为穷人而求人而说服人。我觉得,如果有别人求我,特别是有损于他们的尊严,或者我手中的权力被别人瞅着,让他们对我特别尊重,对我是一种非常不好的,有一点侮辱。我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尊重。人家来求你办事,怎么还觉得很得意,说你求我了,摆个架子,我觉得这和我的理念是相违背的。”
笔者认为,王振耀的“被求侮辱论”与玉溪市人民政府领导的“弃警开道论”,在道理上同出一辙。那就是,当官就要当真正的“公仆”,为“主人”服务乃天经地义,不能“主人”来求,本末倒置。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如果自以为是,小看与百姓的鱼水关系,那么他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是低的;反之,则亦然。今天,有这样“觉悟”的领导干部必然受到人们的尊重。
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品味、有人格的领导干部,应该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家,而非滥竽充数的政客。因此,为了实现崇高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在权力搭起的“平台上”,尽情地表演精彩的政治剧目,做大事,办好事,干实事。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民,其中也不浪费自己的政治机遇和政治才能。作为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好权力这根魔杖,自觉抵制和降低权欲、物欲和色欲,使自己达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和境界。如果说,古代贤达官员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想法太过于理想化,那么,如今的领导干部至少要做到“一要干净,二要做事”,这是他们自我追求和自我实现的结果。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在民主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领导干部下基层一律不准使用警车开道”这一决定,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支持和百姓的欢迎。这与玉溪市人民政府推行依法行政,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要求班子成员分别联系人大代表,制定出台相关规定和措施,都是构建效能政府与社会各界、与百姓和谐关系的明智之举。希望今后这样得人心合民意的举动更多些。今天,需要更多有为、开明、自律、亲民的政府形象出现于公众面前。要着力打造 “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就要靠依法行政的领导干部用实际行动去实践,做秀不行,只有好好地做人做事,以 “正道”治天下,才能构建美好的和谐社会。
(根据有关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