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最基层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是乡镇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民主权利的基本形式。乡镇人大工作的状况,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基层的实施和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近年来,随着石林县“33553”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旅游二次创业的推进,新形势新任务对乡镇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县人大常委会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探索指导乡镇人大工作的思路和办法,取得了显明成效。
加强指导,完善制度。依法指导乡镇人大主席团的工作,是法律赋予县人大常委会的一项职权。因法律界定了县级人大常委会与乡镇人大主席团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县人大常委会根据这一法律精神,从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等多种渠道积极探索指导乡镇人大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先后制定出台了代表学习培训制度、联系选民制度、视察检查制度、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制度、代表创先争优制度、“123456”工作思路、人大主席团议事规则和工作职责、建立了六薄一册共21个台账、开展“五个一”活动、“代表之家”创建活动等。随着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规范了乡镇人大主席团的工作,以制度促工作的推进。
规范运作,注重实效。有了制度的支撑,各乡镇人大主席紧密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扎实有效地组织开展了人大主席团的各项工作。如石林镇人大主席团根据每次村组换届后财务公开不透明、不规范的问题,镇人大主席主动向镇党委汇报,与镇政府积极沟通,制定出台了村财镇管的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杜绝集体资产流失,减少和预防村组干部职务犯罪。该制度一经推开,立即成为其他乡镇学习借鉴的典范,有力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再如,随着石林旅游二次创业的推进,生态美县、以旅哺农战略的实施,各种矛盾日益凸现。县人大常委会根据形势的变化,在学习借鉴其他地方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制定出台了乡镇人大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这一平台的搭建,为各乡镇相互学习借鉴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例如,代表如何紧紧围绕全县的旅游、生态、新农村建设等深入实际,为民代言;如何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促进政府工作的有力推进。生态美县、以旅哺农等许多事关民生的议题,都是在相互交流、学习借鉴的过程中受启发提出来并在人代会上列为议案交政府组织实施的。如改造维则供水管网,保障农民生产生活用水;建立以旅哺农长效机制,保护旅游生态环境等。
学习借鉴,推动发展。为进一步深化乡镇人大工作的创新,推动乡镇人大工作再上台阶,县人大常委会以“代表之家”创建为契机,深化“代表之家”建设,以石林镇、圭山镇为试点,随即在全县推开,使“代表之家”达到“七有”、“六上墙”、“五项制度”标准。“七有”即有固定场所、有标志、有办公桌椅、有制度、有学习资料、有档案、有电脑。“六上墙”即代表照片、职责、计划、制度、提议案建议情况、参加公益活动情况上墙。“五项制度”即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联系制度、帮扶制度、归档制度。通过深化代表之家建设,规范代表行为,增强代表参加各项活动的自觉性,使代表之家成为代表履职培训中心、学习交流中心、研讨中心和信息中心。其次是指导石林镇首家制定人大信息、宣传工作激励机制,紧紧围绕招商引资、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代表风采等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这一举措立即在全县乡镇中产生影响,其他乡镇纷纷学习借鉴,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宣传报道机制,使人大宣传工作更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三是不断完善学习培训机制,在坚持邀请乡镇人大主席列席常委会,参加视察、检查、调研的基础上,拓展学习培训渠道,有序组织乡镇人大主席参加昆明市县(市)区人大工作联系会,加强工作联系,增进友谊。凡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到省外参加人大工作研讨会,都邀请乡镇人大主席参加,开阔视野,注入履职的鲜活元素。四是结合今年村级两委换届结束后,新当选的村民代表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指导乡镇人大分批次对村民代表进行培训,使其真正成为党委政府决策贯彻落实的得力助手,村民民意的代言人。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的乡镇人大工作呈现出紧扣法律准绳不动摇、开拓创新谱新篇的良好局面,为推动跨越发展、富民强县作出了贡献。
(根据有关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