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可乡是石林县最缺水的地区,在今年全县干得开裂的大旱下,岩子脚村委会却高枕无忧。大旱过后,村民们挂在嘴边、记在心头的是他们的好支书—詹伟,一个站人群中与普通农民无二的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农民。詹伟,现年 岁,继续两届县人大代表,平常一贯的作风是沉默少言,但心中装的却是全村952户人家3228名群众的温饱和疾苦。在八年的代表生涯中,他积极发挥密切联系人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时刻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放在心头,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以实际行动阐释着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真谛。
兴水利保稳定
水,是生命之源,水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水的问题就是民生问题。多年前,詹伟就意识到,水的问题解决不好,稳定、发展、民生都无从谈起。岩子脚村委会辖区内唯一大一点的水库—坝塘何水库因建成年代久远,蓄水、防汛的能力在不断削弱。詹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早在他当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的5年中,为除险加固该水库,各级相关职能部门不知跑了多少遍,他以一个农民朴实的方式,请求各级支持。每年的人代会上,他都提出建议,第一年不行第二年继续提。2007年,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坝塘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终于争取到国债项目立项建设,预计投资1千万元,2009年建成结算实际投入936万元。水库的除险加固完成,极大地改善了整个村委会的生产生活用水,还兼顾了大可村委会的部分村组的生产生活饮用水。目前,坝塘河水库覆盖全村委会5000亩耕地,为10个自然村6000人提供了安全的饮水。特别是在今年的大旱中,看着自己辖区内的群众安全、平稳地应对旱情,詹伟的脸上持满了会心的微笑。
稳粮烟调结构
长期以来,岩子脚村委会以种粮食作物为主要经济来源,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1200元,村民连温饱都难以保障。自从2003年詹伟当选人大代表和村委会主任以来,他通过联系选民,与老党员、老干部座谈,召开村民大会等形式,取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根据本村的土壤、气候等实际,结合乡党委、政府提出的“稳粮烟、调结构”的发展思路,积极动员群众发展以种植红大烤烟为主,以栽枇杷、温氏养鸡为辅的经济产业。在詹伟的带领下,全村把红大烤烟生产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坚持依靠科技,全面提升大面积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做到任务到组、责任到人,集中育苗、统一管理。该村连续五年种植红大烤烟,因各项工作措施得力,烟叶生产水平、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2009年全村种烟农户689户、2336人,种植烤烟2928亩,收购381650千克,总产值(加政策补助)7007982.92元,亩产值2393元,烟农户均烤烟收入10171元,人均烤烟收入2999元;2006年开始,全村种植枇杷806亩,涉及农户253户,已挂果的有两户,12亩,亩产值达2150元;2008年至今,46户(156人)村民多方筹集(含上级补助)资金125万元建盖鸡棚16658.73平方米,每平方米养鸡10只,每户每年出栏肉鸡3批,每年养鸡499761.9只,每只鸡纯收入2.13元, 总收入1064492.85元,户均养鸡收入23141.15元,人均养鸡收入6823.67元。支柱产业的树立,为打造“红大之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济产业链的建立,为群众增收打开了致富之门。
提建议促发展
体察民情、反映村情民意,有针对性地提出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是人大代表履职的一个重要方式。
2006年岩子脚村村民强烈要求硬化岩子脚村至大可的乡村道路,该路是全村10个村民小组群众到县城的必经之路,由于年久失修,道路坑洼不平,特别是雨季,坑洼不平的道路更是泥泞不堪,农用物资和农产品无法及时运送,只能靠人背马驮,因而常常错过农时,延误生产,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发展。詹伟多次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群众的这一强烈愿望。2007年,群众集资25万元,不足部分国家补助,修建了岩子脚村至大可6公里的乡村水泥道路,方便了10个村民小组群众的出行,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2008年他在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的《要求解决矣左公路硬化》的建议,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认真办理,通过精心组织实施,2009年道路硬化工程完工已投入使用。又如:2008年他在乡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要求解决树密寨村小组进村道路路基改造》的建议,乡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办理,并给予及时解决,工程于2009年5月完工并通过验收投入使用。
詹伟自当人大代表以来,无论是人代会还是闭会期间的代表小组活动,他都积极参加,从不无故缺席。在人代会期间,凡是代表联名向大会提出的议案、建议和意见,请他签名的,他阅看后认为事关全局的,都毫不犹豫地予以支持。他的性格虽然内向寡言,但他为民履职服务群众的心却是激情澎湃的。(根据有关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