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月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我从乡党委副书记的职位调到会泽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任副主任,开始与很多人不愿干的人大文秘及宣传工作结缘。
刚到县人大办公室,自己心里也打鼓,不知能否把这项工作做好,毕竟爱好写作与视人大文秘和宣传为业是两回事。为了不负领导们的信任,尽快适应工作,便下定“工作要干就干好”的决心,空闲从书本报刊上学法律,补理论,逐字阅读、揣摩当地主要媒体,研究其谋篇布局,思考其文字和词语的使用,因过于专注,往往陶醉其间,常常是同事们叫下班了,还回不过神来。多动脑思考的同时,也试着对一些资料动手整理,对各种文体的材料进行尝试,信息、调研、宣传、文件、领导讲话等材料没少写,为的是通过实践尽快提高自己驾驭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人大文秘工作特别是宣传工作一般人不愿干,一般人也干不好!”一位人大常委会的领导感慨地说。2005年,会泽县人大常委会创办了全省首家县级人大杂志——《会泽人大》,领导安排我负责杂志的执行主编,自己深感责任重大,尽心竭力,不敢懈怠,我认真学习了杂志的划版、编排、美编、摄影等业务知识,边学习边实践,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全都用在了工作上。“功夫不负有心人”。《会泽人大》杂志在领导的关心和编委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质量逐年提高,受到了省、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充分肯定,会泽县的人大宣传工作连续多年位居省、市前列。我到县人大办工作以来,每年都有上百篇、近10万字的文章被国家、省、市、县媒体刊发。白天,我和其他同志一样工作、学习,找新闻线索,编写内部信息及完成常规工作任务;晚上,在别人看电视、打麻将、玩扑克时伏案写作,往往为一个小“闪光点”就静坐十多分钟甚至几个小时,可以说90%以上的稿件是利用节假日、夜晚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写出来的,有时是“拼”出来的。回顾自己从事人大文秘及宣传工作的实践,感悟颇多:
一、要把握人大新闻报道与文件报告在写法上的区别
要写好人大新闻稿件,首先要把握人大新闻报道与文件报告在写法上的区别。一是人大新闻报道侧重写“点”,要求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开门见山,切中要害;文件报告要求面面俱到,一般写法是: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存在问题、意见建议。二是人大新闻报道要求写新发生的事,要紧紧抓住新事件、新情况、新问题去写;文件报告要求写全过程,把新情况放在过程的叙述之中。三是人大新闻报道多为“横写”,从现实反映历史,截取一个历史横断面,所以篇幅短;文件报告多为“纵写”,从历史写到现在,所以篇幅长。四是人大新闻报道的文字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文件报告的文字则四平八稳,比较专业。作为一名通讯员,只有多研究新闻媒体的需要,多研究人大新闻报道与文件报告的区别,努力去适应新闻单位的需要,才能使自己的人大新闻写作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
二、在选择人大新闻题材时要突出“三贴近”
要努力寻找新闻事件中最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材料,选取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离群众最近的角度,用群众最容易感受的事实,群众最容易听懂的语言,反映人大监督的做法和效果,反映民主法制建设中的成就和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和新问题。采写先进人大代表的通讯类文章,一定要深入挖掘和描写最具有说服力的细节和情节,以好的细节交待和适度的精彩描写,使稿件增添诱人的色彩,打动编辑和读者。对新出台的法律法规的宣传,不要面面俱到,而要研究群众最关注的是这部法律的哪些方面,宣传好群众关注的一、两个重点就行了。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宣传,效果会比那种泛泛的宣传要好得多。在民主法制建设的报道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事例、不同的语言来反映和表述,写得充满激情,激动人心,做到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如2008年,我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50篇宣传人大工作的稿件。其中:《中国人大》3篇,《人民代表报》、《云南日报》、《云南人大》等省级刊物47篇。
三、人大新闻报道的语言要鲜活、有趣
人大新闻报道要为群众喜闻乐见,语言就必须鲜活、有趣。人大工作和民主法制建设是充满社会生活情趣的,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和发掘。民主法制建设的宣传虽然是很严肃的工作,宣传要准确、科学,有些程序性报道是必要的,但总的要生动活泼,要克服一般化、概念化的毛病以及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就事论事的问题,尽量在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上下功夫。既要注重突出语言特色,避免泛泛而谈,又要以事实说话,切忌议论过多。对那些生动、鲜活的语言要尽量原汁原味地保留,做到语言准确、精炼与生动活泼相结合。
四、要熟悉业务、勤奋敬业,做到“五多”
要做一名称职的人大通讯员,除基本具备新闻记者的素质外,还要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熟悉人大业务及相关知识,并做到多读、多听、多思、多写、多改。
多读。就是要多读书看报,尽量广阅博览。《中国人大》、《人大新闻导刊》、《人民代表报》、《云南人大》、《曲靖人大》我基本做到每期必读,阅读时注重学习和借鉴别人的写作方法,坚持拜能者为师,虚心求教,勇于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
多听。就是积极争取参加人大常委会召开的各种会议和有关活动,认真倾听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在视察、检查时的发言及会议上的讲话,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地占有资料,为写作积累素材。
多思。就是对人大工作时时关注、事事关心。过去我认为,人大日常工作,程序性很强,主任会、常委会、人代会,年年如此,届届差不多,新闻素材少,没有多少新闻可写。其实,依法规定的工作程序和与时俱进的人大工作内容,样样都与整个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己虽然是一名基层通讯员,但只要善于发挥贴近新闻源泉的优势,时时留心身边事,处处当个有心人,眼观四处,耳听八方,用心去观察、去感受,注意从复杂而又看似平常的小事中寻找新闻线索,并深入挖掘,就会感到在常规性的工作和定期的例会中蕴藏着取之不尽、写之不完的新闻。同时,要多思考,选择好宣传报道的角度,利用通讯、特写、侧记等多种报道形式,来增强人大新闻的鲜活性和可读性,提高稿件的采用率。
多写。就是克服惰性,勤于动笔。只要多动笔,就会熟能生巧,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平时做到少烟酒气,多书香味。我写人大新闻,常常是利用业余时间、双休日、节假日和别人打麻将、玩扑克的时间。虽然新闻写作是一个劳神费心的苦差事,但也苦中有乐,每当看到自己的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每当听到别人一句句鼓励的话语时,心情就特别舒畅。
多改。稿子写成后,推敲修改很重要,要看文章的主题是否提炼到位,看各个新闻要素是否齐全,看文章的结构和层次是否合理,看语言表达是否严谨生动。同时,还要注重人大新闻的时效性,尤其是动态消息,一定要及时撰稿、及时修改、及时投送。
五、要尽心竭力,甘于奉献
不管干什么事,都要尽力干好。作为一名基层人大干部,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者,但认为自己是一个勤奋的攀登者,一个对人大宣传的热爱者。从进人大那天起,我就有一个信念,用自己的笔把人大工作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理解、支持人大工作。同时更清楚,宣传工作不好做,不容易被人理解,再苦、再累,批评和指责总少不了。但为了心中的信念,我将辛苦劳累置之脑后,除吃饭、睡觉外,大量时间是在写作中度过。以致同事们说我不懂生活,不应该活得那样累。连妻子、孩子也埋怨,天天都在加班,上下班没有时间界限,经常在漫漫长夜中用笔倾注对人大工作的情感,虽然付出了比常人多的辛劳,但每当看到宣传文章被有关报刊杂志采用,人大工作得到宣传,就甚感欣慰,毕竟付出有了回报。
爬格子培养了我的服务意识。近年来,除完成人大宣传本职工作之外,应领导安排或同志们所求,还完成了部分信息、简报、调查报告、领导讲话及单位的经验材料。我知道,这些职责之外的工作就是奉献,经验别人介绍了,荣誉别人得了,奖杯别人捧了。尽管如此,当我看到别人在台上赢得了掌声,我就觉得自己晚上的夜没有白熬;当我看到了人大机关赢得了荣誉,我都觉得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淡泊名利,甘于奉献,默默无闻的服务意识。
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爱好和事业结合起来,将有使不完的力量。凭着这份责任心和使命感,从1992年1月至今,我个人先后在国家级、省、市、县新闻媒体刊播新闻稿件近2000篇(条),被10余家新闻单位和有关部门50余次评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或好新闻奖。自己所在单位的宣传工作先后多次受到省、市人大常委会及县委的表彰奖励。
人大宣传工作是一份“苦差事”,基层通讯员更是一棵“苦菜花”,但我作为一名人大宣传工作者无怨无悔!
(根据有关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