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本无深入基层可言,然而笔者最近在基层搞调研时,却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在基层工作的干部不愿“深入基层”,不愿到群众中开展工作。其表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的基层干部自认为身在基层,对基层工作了如指掌,不需亲临实际便可运筹帷幄,凡事心里想想,嘴上讲讲。二是少数基层干部惰性较重,怕吃苦,把到群众中开展工作看成是过“艰苦日子”,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三是没有树立正确的深入基层意识和主动为人民服务思想,往往经主要领导左动员右发动或进行核实,签字“画押”后而为之。四是“高就”思想作祟,有的基层干部一门心思围着个别上级领导转,“无暇”顾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五是对基层工作不在行或不熟悉,单独到基层怕群众笑话,随他人到基层怕同事笑话。六是少数基层干部仍紧端“铁饭碗”,反正工作不多干,工资不少拿,要福利、取报酬争先恐后,办实事、干工作拈轻怕重。基层干部不愿意深入基层的原因大致有三种:一是有些基层干部自身素质差,对自己要求不严,平时很少学习或不参加学习,干工作一筹莫展,处理问题束手无策,解决矛盾“胳膊肘往里拐”,无视纪律,无视原则,水平欠佳。二是部分基层干部还囿于传统的思维定势,对新形势下基层工作的特点不掌握。从某种程度上说,其思想观念还是随普通群众的“波”,逐普通群众的“流”。三是少数群众片面理解市场经济带来的一系列新生事物,把因此而产生的偏见和误解完全推到基层干部身上,使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基层干部好心难得“好报”。四是新形势下基层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矛盾、新问题的确存在一定的难度,有的事情即使基层干部使出浑身解数,也难取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以致他们产生“厌事”心理。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重要法宝,党和国家许多领导都能坚持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及时掌握人民群众的冷暖苦乐、要求呼声、意见建议。基层工作的扎实与否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实施,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作为基层干部,身在基层,和人民群众低头不见抬头见,应时刻牢记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不断加强学习和自我锻炼,潜心基层、热爱基层、建设基层,与人民群众摸爬打滚打在一起。只有这样,基层干部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尊敬与爱戴,基层干部在群众中也才能有良好的形象和较高的威信。
(白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