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茫茫
我想,总理做报告面对的最直接听众,莫过于那些端坐会场,认真聆听的2987名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列席会议的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范围再推而广之,是透过各种媒体、各种渠道收听、收看、阅读总理报告的全国人民。我想,一个面向所有国民的工作报告,考虑到大家的文化程度参杂差一,肯定也不会有多么深奥难懂。事实也证明,也确实没有多少需要专家“解读”大家才能明白、理解的语言。
如果政府的报告,到了只有通过专家“解读”民众才能理解的程度,我认为它不是个好报告,也不是人民群众需要的报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也未必人人都是专家学者,都是高文化的“知识分子”。如果他们在会场听没有专家解读的政府报告会茫然不解,他们还怎么参政议政,怎么履行职责,怎么表决投票?
当然,解读报告的专家,基本上也是参与起草报告的人,可能在起草的过程中,搜集掌握了许多材料,受报告篇幅所限,未能全部体现。但即便如此,总理的报告也不算短,在人们习惯于快餐文化的今天,大众最希望的就是言简意赅地把问题表述清楚,把最关键的、老百姓最上心的告诉大家即可。
记得去年全国人大换届时,赵本山等明星没有继续当选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有人评论说“那种迷恋明星的阶段已然时过境迁,明星、大腕的政治优势逐渐走向‘边缘化’”。套用这个观点,学习总理报告,那种依赖专家解读的时段也已然时过境迁,专家的解读也应该被“边缘化”。
社科理论专家真正应该做的,是在报告起草前,多听听民意,把群众想知道、想了解的写清楚、写明白,写得再通俗易懂、再言简意赅一些。而报刊、广播、电视台等媒体,不能一窝蜂似的,热衷于请专家来“解读”报告,而是应该邀请一些代表、委员,甚至普通老百姓来谈谈他们的看法和体会。
(作者:云南足球比分网:研究室宣传处处长 电话:4168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