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强调,要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素质作为一件关键性的大事来抓,努力为推进中央各项重大决策的落实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这个重要论断,极其深刻地阐明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在党的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保山市也同全国、全省一样,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例如,2005年至2008年,全市GDP增幅史无前例地连续四年保持在13%以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突出重点,抓好关键。
第一,要全面理解和贯彻“四化”方针,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方向。干部“四化”方针的提出和确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革命化是其它“三化”的前提,但又必须以其它“三化”为依据;年轻化是其它“三化”的物质载体;知识化、专业化是领导班子智能结构、才能素质的要求。“四化”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集中体现了“德”与“才”的辩证统一。但是,在贯彻执行干部“四化”方针的过程中,有的往往出现理解上的偏差,执行中的偏离。比如,有的把革命化与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认为革命化的要求抽象、含糊,是把软尺子,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具体明确,是把硬尺子,因此,出现了选人用人时重才轻德的现象。而重才轻德选出来的干部,实践证明是不可靠的,有的甚至给我们的事业带来重大损失,这种人,由于思想品德不好,职位越高,给事业带来的损失往往也越大。“四化”是不能分割的整体,它们之间不是机械地平行存在的,革命化应放在第一位。因此,选拔干部时,政治标准必须具体、生动和科学。要做到具体、生动和科学的选人就要求我们要有一套科学的识别人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全面地、历史地看一个干部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倾向;要从处置各种突发性事件的情况,看其政治上的坚定与成熟程度;要从在各种困难和考验、荣誉与功利面前,考察其党性修养和道德水准;要从各种教育、培养和锻炼中,把握干部政治素质的提高程度和发展趋势。总之,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完整地、全面地、科学地考察干部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道德品质和思想作风。
年轻化就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在班子内形成合理的梯次年龄结构,以利于干部的新老交替。知识化是对干部文化知识水平的要求,目的在于使干部具有履行职责时所需的理论、业务、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专业化是要求干部懂本专业的知识,实现内行领导。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好文凭与能力、年龄与能力的关系,防止重文凭轻能力,重年轻化轻能力的倾向,注重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防止出现高文凭低水平,年轻化但能力差的现象。此外,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领导班子有各自的特点和内在要求,要根据不同岗位的领导职务的职责和要求制定出不同的选拔、评价标准,不搞“一刀切”,不搞“万能”标准,从而把“四化”方针落到实处。
第二,要突出抓好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这个重点。突出抓好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既是形势的要求,也是改变领导班子现状的迫切需要。当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着重打好一个基础,抓住两个重点,完善两个机制。
打好一个基础,就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打好理论基础。当前,在各级领导班子中,相当一部分成员存在着科学知识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浅的问题,在工作中常常表现为缺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不善于处理领导工作、管理工作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处理问题、判断形势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不强。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科学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才能取得工作的主动权,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科学性。各级党校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坚持党政领导干部五年内到党校集中培训三个月的制度,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打好理论基础。
抓住两个重点:一是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中的消极腐败现象。防治腐败,一方面要健全制度,要坚决贯彻执行 “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制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制度,制度要简洁、明确,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用“重刑”,对腐败分子严刑峻法,杀一敬佰,毫不手软,对有腐败行为和不廉洁情况的领导干部,要视情节,轻者批评教育,重者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决不官官相护,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重点之二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改善和密切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要按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再教育,要教育广大干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树立正确的地位观、名利观和权力观,努力做到以党性修养影响于民,以率先垂范取信于民,以血肉之情动之于民,以发展经济造福于民,真正情为民所动,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以实际行动,建立新型的党群、干群关系。在工作中,还要继续坚持干部下基层制度、调查研究制度、工作联系制度、参加生产劳动制度、群众信访接待日制度等等,勤勤恳恳为群众办实事,扎扎实实为群众解难题。
完善两个机制,一是完善民主集中制的运行机制。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坚持集体领导,凡重大问题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少数服从多数,防止个人说了算。要实行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班长”负主要责任但不包揽,委员在所分管的工作职权范围内大胆工作;二是完善监督机制。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会产生腐败。首先,要完善领导班子内部的相互监督,开好一年一度的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过好双重组织生活,开展积极思想斗争;其次,要完善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建立定期同干部谈话制度和检查工作制度;再次,要完善群众的民主监督,开辟各种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最后是改进和完善党内监督,保证纪检部门行使好职权。
第三,要着力培养后备力量,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年轻干部队伍。胡锦涛同志告诫我们:“要使我国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以社会主义强国的地位屹立于国际社会,取决于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长期坚持,归根到底取决于广大青年一代及年轻干部的成长。”培养造就一支忠于马克思主义的后备干部队伍,是解决领导权千秋万代不变质的长期战略任务。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各项伟大的事业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年轻干部队伍,是我党的希望所在,是党的事业欣欣向荣之所在。建设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动手,从各方面努力,在抓落实上下功夫:①要对年轻干部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干部的头脑,是建设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的第一要务。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通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要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上下功夫。②年轻干部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实践锻炼。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全面提高年轻干部素质的一条基本途径。各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