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整整经历了30个年头。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单元”,改革开放30年正为世界关注。在全球经济的低潮之中,人们争相评论“中国模式”,探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并用新的眼光打量这不同寻常的30年。
这30年,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大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中国人民的命运发生了深刻变化;这30年,社会主义中国在波澜壮阔的变革中,探寻出一条生气勃勃的现代化道路,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型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发展模式。这30年,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引领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并将几代人矢志追求的现代化梦想和民族复兴进程不断向前推进。作为祖国西南边陲的保山市同全国、全省一样,蒸蒸日上,节节胜利,喜报频传,同样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2007年,保山市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6亿元增加到161亿元,增加近62倍;人均生产总值达6523.5元,是1978年的9倍;完成财政总收入19.2亿元,比1978年增长46倍;人均财政收入达778元,是1978年的37倍。
这是改革开放造就的时代奇迹,30年间,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一切,无不源于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做出的历史性决策,无不源于30年前的那个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们党和国家处于十字路口:要么是按照“两个凡是”的思想路线走下去,在僵化的体制内束缚任何创新和探索,其结果是人民难以摆脱匮乏的物质文化生活,国家难以追赶世界现代化浪潮,社会主义难以获得发展的生机与活力。要么是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对本本教条的迷信和崇拜,突破观念和体制的重围,“杀出一条血路”,其结果是摸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使中国人民得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摆脱封闭,走向开放;摆脱落后,走向进步。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毅然选择了后者,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由此而来的中国巨变已经被世界所公认,为历史所记载。
历史不能假设,但历史总有规律可循,可以让我们以事实为根据,以常识为基点,用无数“如果”,探寻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性。1978年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当时,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已经在英国出生,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步入第二个“黄金时代”后,正掀起新科技革命的浪潮,韩国、新加坡基本实现了经济起飞,而中国依然在贫困落后中徘徊。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如果不发展经济,如果不改善人民生活,如果不奋起直追,只能是死路一条。在当代中国命运攸关的关键时刻,改革开放既是摆脱我们党和国家当时所处的严重困境,摆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摆脱闭关自守的封闭状态,实现从困境中重新奋起的唯一选择,又是赶上新一轮科技浪潮,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汇入世界文明潮流的必然选择。
30年风雷激荡的伟大实践雄辩地证明,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它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也让世界将一个国家30年的沧桑巨变,载入人类文明的光辉史册。
一个国家的发展,只有从世界和时代的坐标上去认识,才能准确把握;一个社会的变革,只有源于人民群众的共同呼声,才有生机活力。
把历史的时针拨回到1978年,我们看到,当时法国戴高乐机场一小时起落60架飞机,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一小时才起落两架。如今,北京首都机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每小时可起降飞机超过124架,无论是容量还是先进性都可与世界一流机场媲美。
从1978年到2008年,改革开放造就的“中国奇迹”中,“国门”的变迁只是一个缩影。30年,中国实现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同样程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30年,中国经济保持年均近10%的持续高速增长,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30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据世界银行统计,过去25年来全球脱贫所取得的成就中,约67%的成就应归功于中国。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伟大的成就来自伟大的创举。正是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突破思想藩篱,砥砺创新勇气,创造性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调动了亿万群众的积极性,激发了一个古老民族的生机与活力。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30年来,我们破除了不适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建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国家发展模式,确立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人民群众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创造伟力,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幸福,看到了民族的希望。这场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改革开放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30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使现代化航船破浪前进,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和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我们的各项政策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发展起来了的问题不比不发展起来的时候少。改革开放作为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我们看看过去,比比现在,摆摆事,算算账,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30年的历史进程,我们就能够清楚地看到,不改革问题更多,不发展困难更大。不能因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而否定发展,不能因为改革开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而否定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成就巨大,彪炳史册。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2008年,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处,改革开放大潮又起。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30年巨变远不是结束,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根据有关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