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新形势下,群众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要求越来越迫切。同时,党群、干群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一些问题,人民群众间的内部矛盾也时有凸现。孟连县“7·19”事件发生的直接缘由是一些干部忽视群众诉求,导致矛盾激化,引发的一起后果严重、影响恶劣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求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顺应群众期待,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代表本行政区域人民行使管理地方国家事务权力,它既是权力机关,也是民意机关、代表机关。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全部工作都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做到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凝聚民智,为保障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一、做好群众工作要用真心、干实事
(一)必须密切与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怎样体察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这是人大工作的核心问题。人大工作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走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实现人民群众利益作为人大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密切与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关注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是扩大人民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这个基础不牢,人大工作就会脱离群众,流于形式。因此,地方人大要继续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积极组织代表活动,支持代表履行职责,执行职务。要坚持和完善常委会联系代表、联系群众的各项工作制度,拓宽代表联系选民、联系群众的渠道,实现代表与选民、群众,常委会与代表、群众这两个民意渠道的畅通融合。立法工作也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开门立法、民主立法,使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立法中得到体现。要完善常委会工作向社会公开等各项制度,使常委会的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
(二)必须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纳入常委会的工作内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往往都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推动和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天职。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往往很复杂,解决起来难度很大,但人大不能回避矛盾,必须围绕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依法行使各项职权。要关注群众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与推动解决群众的眼前困难结合起来,对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就业、医疗等方面的具体困难,不能“绕开走”,而应该当仁不让,及时纳入议事日程,督促政府解决。还要切实加强人大信访工作,进一步畅通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推动信访问题解决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必须加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没有务实的工作作风,就没有亲民、为民、利民的工作成效。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首要的是转变工作作风,把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摸清实情、找准问题、寻求对策,作为人大工作的基本方式。凡是常委会的重要议题,事前都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凡是视察、执法检查,都要具有针对性,重在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对调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敢讲真话,为民代言。
二、做好群众工作要解决好信访问题,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人大信访工作是实现人大及其常委会向人民负责的重要机制,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能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做好人大信访工作,对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做好人大信访工作要与加强监督工作有机结合。 要把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作为重点,将人大信访工作纳入人大整体工作的格局中,把信访工作作为监督工作的基础环节和手段,与听取工作报告和开展执法检查、代表评议等监督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信访工作在倾听民情、了解民情、集中民情方面的作用。人大及其常委会要通过人民群众信访反映的具体问题,了解宪法、法律、法规以及人大决议决定的实施情况,了解“一府两院”在法定职权内开展工作的情况,了解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情况,增强人大对“一府两院”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人大信访工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为人大依法行使监督职权服务,为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加强综合分析和督办力度。把信访工作与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紧密结合起来,对群众来信来访所反映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尤其重要。近年来,人大信访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量很大,涉及面宽,有些方面的问题反映比较集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所以,要切实加强对信访所反映问题的综合分析工作,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对于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要定期地提出动态分析报告,供常委会安排地方立法、执法检查、听取审议工作报告时参考。要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交办给有关部门研究处理,促进这些问题依法妥善的解决,切实保障和维护群众利益。
三、做好群众工作要切实发挥人大代表的模范带头和桥梁纽带作用
维护农村稳定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基层人大代表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同人民群众保持着直接密切的联系,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有所作为。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广泛动员和引导广大代表大力宣传宪法、法律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协助政府推动工作,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争先创优,建功立业,用模范行动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做出贡献;充分发挥代表的议政建言作用,立足当地实际,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意见,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充分发挥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等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及时了解影响和谐的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支持协助政府做好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等工作。要完善代表建议督办机制,对代表建议办理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动态化管理,并向社会公开,督促把代表议案和建议意见落到实处。
四、做好群众工在要着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民主法制建设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贯彻好落实好,把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好实现好。积极落实代表列席、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制度,施行常委会有关工作向社会公开的规定,强化联系人民群众的措施,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还要加强对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推进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民主权利。加强对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制约和监督,推进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争取得到群众更广泛的拥护和支持。 (根据有关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