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人大代表的主要任务是代表人民管理国家事务。代表法规定:“人大代表应当与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增强人大代表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保证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不仅是不断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的需要,而且也是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首先,加强人大代表与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人大代表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发挥作用的迫切需要。人大代表作为人民选举出的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不仅享有崇高的政治地位,而且担负着重大的政治责任。其履行职责主要是通过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工作和闭会期间的活动来实现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发展,人大代表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方面有了明显改善,但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如何履行职责和发挥作用的问题,由于缺乏机制上和载体上的可靠保证,加之受思想认识、代表素质、工作环境等因素和条件的制约,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因此,加强代表工作,促进代表作用的充分发挥,就必须首先解决好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载体和机制问题,用制度来规范本行政区域内人大代表与选举单位和选区选民的固定联系,既为人大代表认真履行职责提供了载体,又恰到好处地归位于代表与选区、选民的必然关系,所以,建立人大代表与选举单位、选区、选民的联系,是人大代表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一项根本性措施。
其次,加强人大代表与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充分反映社情民意、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人大代表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人大代表作为人民选举派往国家权力机关的使者,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代言人,经常听取群众呼声,充分反映社情民意是人大代表最基础性的工作。过去由于人大代表与选区选民之间缺乏经常的、直接的沟通,往往在反映社情民意方面,不及时、不充分或表面化。甚至有些选区选民对自己的代表,只在投票选举时知其名,平时很难在现实生活中见其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民群众当作作主积极性的发挥。建立联系渠道相对固定、联系对象相互明确、联系方式直接具体的人大代表固定联系制度,一方面为人大代表与选区选民经常进行直接沟通提供了可靠保证,同时也为充分反映社情民意、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再次,加强人大代表与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固定联系,是增强全社会人大意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必然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关键,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作用。然而,当前人民群众对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作用和职能等,还普遍缺乏深入了解。对人大管什么、人大代表有何作用,知道的人却不太多。这种状况如不改变,不仅会制约人大及其常委会作用的发挥,而且会影响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因此,强化全社会的人大意识,增进人民群众对人大的了解,是当前加强人大工作必须认真解决的课题之一。建立人大代表固定联系制度可使人大代表经常活跃在人民群众之中,通过履行职责的示范作用,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组织形式,切实感受到民主政治建设的进步。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支持人大代表、尊重和支持人大工作的氛围。因此,进一步建立健全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制度是增进全社会人大意识、充分发挥人大作用的可靠保证。 (云南足球比分网:研究室宣传处 白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