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机关印刷厂 马亚侠
从拉萨回来已经多日了,然而,西藏经历的一幕幕仍然在我脑海中不断地闪现……
初到拉萨
虽然早已不是第一次出远门,但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毕竟去看西藏是我多年的梦想,而现在突然间就要去实现了,心情还是平静不下来,出发前,我反复地检查自己要带的衣服物品,生怕有什么遗漏。
2007年7月11日一大早我们就从昆明起飞,昆明的天空是灰蒙蒙的。飞机上,我靠在机窗,看见飞机穿过层层云海,阳光渐渐灿烂。机外是那样的美丽!大约飞行了3个小时,我正在惊叹窗外的景色如此美丽的时候,忽然发现远处云层中突出的雪峰,阳光照在雪峰上,再被厚厚的白雪反射回来,简直就是难以描绘的美!飞机上的游客们纷纷惊叹着自然的壮观和美丽!飞机顺着雅鲁藏布江缓缓地飞行,绿洲点点、群峰争高,令人叹为观止!
我心里默默地说:高原,我们来了!神山,我们来了!圣湖,我们来了!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航行,11点多飞机降落在贡嘎机场,导游在出口处等待我们的出现,她向我们每个人献上洁白的哈达。我们心头暖融融的。相互介绍后,我们14人坐上专车往拉萨飞驰而去。贡嘎机场离拉萨大约九十公里,车上,导游向我们介绍了西藏的民风民俗,而我们的心都惴惴不安的,担心高原反应的到来。他说,有反应的话,应该在两三个小时以后才能出现,关键是看每个人的适应能力,我们这才稍稍放心。沿途蓝蓝的天、雪白的云、光秃秃的连绵不绝的大山、清澈的拉萨河和横跨在河上的大桥、以及插满经幡的藏族村庄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西藏的天空是那样的蓝,云是那么的白,看沿途的藏民是那么的悠闲自在。尽管和我们比起来似乎依旧落后,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定然是快乐的。拉萨河汹涌澎湃地流着,汽车便沿着拉萨河行驶着。
导游先送我们回酒店,然后安排我们吃中饭, 他千叮万嘱地吩咐我们下午一定要留在酒店休息,行动的幅度不要太大,第一天不要洗澡及洗头,千万别感冒。我们住的是充满藏族风情的圣都酒店。在进入房间前大多数人都感到累了,很听话地在房中休息。我虽然没什么反应,但也不敢轻举妄动,早早就进入了梦乡。
下午三点醒来,觉得浑身轻松。看来是适应了高原气候了,我穿好衣服、戴上墨镜、拿着相机便到街上闲逛。
拉萨地处西藏自治区的中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的北岸,是一座有着近14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拉萨”是藏语,人们多释其义为“圣地”、“佛地”,但他的藏文古称却是叫“山羊之地”。据说,吐蕃王迁都拉萨之初,各地灾祸不断,文成公主通过观天象、堪地舆,认为是罗刹女(魔女)作怪,提出填湖造寺镇妖降魔的想法。于是松赞干布下令填湖造寺,从北方的澎波地区赶来成群的白山羊驮土填湖,这便有了后来声名远扬的,在藏传佛教信徒心目中具有无比神圣地位的大昭寺,也有了今天“拉萨”这个名称。
拉萨的天空真美。从四季如春的春城昆明到这色彩绚丽的雪域高原,全身的每一个毛孔好象是摆脱了束缚似的,突然间全都张开了,纷纷享受着雪域高原上这富足而又毫不吝啬的阳光。拉萨的天空真蓝,蓝得那么干脆、那么均匀,如同刚从印染机上取下的纯蓝色布匹;拉萨的白云真白,白得那么干净、那么透明,一片片象是仙女认真洗过的;拉萨的阳光真亮,亮得那么从容、那么通透,象是一条流动的“热河”。我的眼睛在透明的空气里狂喜,我的心在绚丽的色彩中陶醉,我在想,上天是多么公平,它让西藏拥有恶劣的自然条件,却给了她美轮美奂的天空,我因此为那些缺少阳光终日笼罩在废气之下的城市感到悲伤,她们是如此的不幸,享受着工业的文明,却连阳光的抚照都变得如此艰难。
这个享有“日光城”之称的城市,年日照量高达3000多小时,紫外线照射强度超过平原的2倍,日照时间最长可从早上7点一直到晚上10点。走在拉萨的街头,就像是走进了一个金属的世界。世间万物落在这片土地上,都像是掉进了一个镀金的熔炉里,寺院的金顶、路边的转经筒、信徒手中的摩尼轮、杂货摊上琳琅满目的商品、藏族姑娘头上的饰品、拉萨男子腰间的藏刀……所有的一切都像镀了金似的,在阳光下燃烧着、摇晃着、沸腾着。在这里,藏民的生活节奏十分缓慢。走上街头,你放眼望去,可以看到那高挂的铜钟、肃穆的宫墙、美丽的壁画,可以听到那清脆的转经筒铃声、美妙的颂经祈祷声、匆忙而缓慢的脚步声,可以闻到那飘香的酥油……,总之,只要你愿意去体味拉萨的生活,拉萨永远不会拒绝你。
拉萨的天空下,是朝圣者的天堂。在八角街,在布达拉宫,在大昭寺以及拉萨的其他任何一个角落,你随处都能看见不知姓名的,彼此不相识的朝圣者,有些是正当年华的青年,有些是行走艰难的老人。拉萨有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转经道,而以大昭寺为核心的八角街——这个拉萨最早燃起、最晚熄灭灯火的地方,是朝圣者必去的。沿着八角街顺时针方向1.5公里长的转经道,石板路已被信徒们用身体磨得光滑锃亮,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人们把美好的心灵注入这条光道上,也在这条光道上通过对神灵的膜拜获得了心灵永恒的慰藉。双手不断地起落,身体此起彼伏,目光有些迟滞,但内心坚定无比。看着朝圣者们从身边走过,我的心中无比震惊,拥有坚定目标的生命是多么令人感动,他们活得朴素而从容,却收获着富足与安宁。我深深地感到:佛在西藏是第一位的,藏民的信仰与忠诚是全世界第一位的!
逛八角街
第二天上午,我们来到八角街。走八角街要顺时针方向转, 那是因为转街也是顺时针的。难怪有人说:西藏是转出来的。在八角街,我看到了在拉萨生活的藏民的某些生活细节。八角街又有别于一般的市集, 在那里可以看到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游人;他们因自身的文化不同而在八角街上各有不同的焦点和活动。在八角街上除了有贩卖的藏民;还有来自西藏各地转经的人, 在街上等待布施的僧人, 以及在看游人的藏族小孩。八角街除了可买到西藏特色的文物工艺品外;还有很多别具特色的餐厅。我买了一顶藏族人戴的帽子和小工艺品,留作纪念。
游布达拉宫
吃过午饭后,我们参观布达拉宫。经过了一系列严格的安检措施后,我们终于进入了神圣的布达拉宫。到布达拉宫的山上,放眼环顾四周,只见山坐落在拉萨市的中央,雄伟的布达拉宫就建在山的最高处。在蓝天白云下,成片的楼房、整齐的街道围绕在布达拉宫的周围,展现出布达拉宫的王者风范。这是一座正在兴起的现代化城市,雅鲁藏布江从城边穿过,城的四周被巍巍群山环绕。
我们拾级而上,来到了布达拉宫大门。进入大门后,我们看到第一个大殿“冲热拉康”。映入眼帘满目皆是镶满红宝石和绿松石的纯金灵塔,千姿百态分不清彼此;花花绿绿的万国纸币厚厚地堆贴在佛像四周;题材丰富的壁画、唐卡、罕见的藏经册印和法器、供器等大量珍贵文物林列在殿堂各处;扑鼻而来的是浓郁的酥油味,令人有呼吸窒息、血液凝固的感觉。迎面走来的藏民有的拖家带口,有的念念有词,还有年纪大的甚至是被一路背过来的,他们带着满身的酥油味,虔诚地在佛像面前磕头。
最让人感叹的是历代活佛的“檀堂”,那是他们按照生前对天堂、极乐世界的向往和感知而设计建造的,是用纯金打造,外加翡翠、绿松石、天珠等名贵之物点缀其上,极尽奢华,形状不一,叹为观止。五世达赖的灵塔与佛塔是最好、最壮观的。布达拉宫可谓是文物荟萃。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依山而建,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布达拉宫坐落在红山——玛布山上。 17世纪五世达赖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住锡地和政教合一的中心,宫殿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主楼13层高115米,整个宫殿由石头和木材组成。里面由无数个小的房间串联而成,无数个大大小小的佛的塑像威严地接受信徒们的朝拜,千万盏黄豆大的酥油灯长年点燃,身穿袈裟的喇嘛们喃喃不休地念经,宫殿里显得昏暗,浓郁的酥油味充斥着每个角落,每个喇嘛的表情都是那么的冷漠和虔诚。与北京的故宫高大庄严和精雕细刻无法相比,宫内珍藏着大量佛像壁画经典文物,十几个达赖圆寂后的灵塔制作得非常精致,其中一个佛塔用了400多公斤黄金和上万颗珠宝镶嵌而成,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在布达拉宫的金顶上,可以见到一朵朵的云飘过正闪着耀眼光芒的金顶。那云好似十分骄傲地变化着,真是多姿多彩。拉萨的云多姿多彩、变化多端。拉萨的云和碧蓝的天空、连绵起伏的高山还有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连在一起,让人无法形容他们的美丽。顺着布达拉宫陡峭回转的天梯终于走到山下,站在红山脚下,可以看到布达拉宫的整体布局,由下到上分别是“雪”、白宫和红宫,充分体现了藏传佛教中“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说”,通过建筑布局艺术的对比、夸张和渲染,表现了佛法的神威。这一切完美配合使整座宫殿显得富丽堂皇。布达拉宫不愧是藏族文化艺术的瑰宝。
参观大昭寺
在结束了布达拉宫的游览之后,我们来到了西藏第一大寺:大昭寺。大昭寺在藏民心中的地位比布达拉宫更重要。只见那里香火缭绕、酥油灯明。大昭寺前,藏族信徒们有的摇着转金轮进入寺内朝拜,有的在寺外虔诚地磕着长头,对着大昭寺虔诚地五体投地的膜拜。寺外用于祭祀的小佛塔随处可见,里面冒出浓浓的烟火。寺庙里面庄严,阴暗,无数善男信女在里面烧香、添酥油、顶礼膜拜,用手转动着经轮,祈求佛的保佑。好些藏民是从很远的地方, 走了一年甚至两三年才来到这圣地。这全是因为大昭寺内有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 这是藏民族最宝贵和神圣的。
地热的羊八井温泉
第二天上午,我们的汽车准时从拉萨出发,沿着雅鲁藏布江河谷逆流而上,河谷边上藏区风景和车厢里回荡的《唐古拉风》音乐一样豪放、亲切。这是雅鲁藏布江的中下游,河水平缓开阔,对岸更远的地方,绵延的群山被山巅的流云掩映,河滩上葱绿的树木散落,这里到处生长着一种火红色的水草,把河滩点缀得喜气洋洋的。有农民在田间耕作,用来耕地的犁前面都有两头牛牵引,上面系着红绸缎,或许农民兄弟在期盼今年有个好收成。
中午时分到了羊八井。羊八井海拔4300米,地热很有名,远远看去几道烟柱平地升起,那是几个散热塔在呼呼冒着热气;蔚蓝的天空,朵朵白云漂荡在雪山顶上,并将身影投在雪山草地的温泉池里,草场上牛羊在悠闲地啃着青草,河水唱着歌向远方奔去,天辽地阔,宁静致远。
圣湖纳木措
接着,我们驱车前往三大圣湖之一——纳木措。纳木措,水面海拔4200米。若说羊卓雍错是温柔的神女,那么纳木措就是威猛如天将的神湖。我们一直是在弯曲的山路上一路前行,不知翻过了几座山,突然间远外群山环抱之中,一片蔚蓝的湖水映入了我们的眼帘,那便是纳木措。大约又过了半个小时,我们的车停在了纳木措停车场,我们一行人步行下到了湖边。只可惜,我们的运气不算太好,刚才在路上还是晴空万里的纳木措,瞬时间便狂风四起,蔚蓝的湖水开始翻腾,湖对岸的雪山早已隐入了大雾之中。我们只能失望而归了。
秀美的日喀则
一路上,我们欣赏着美景。远处就是高远连绵的山脉,有时一两条彩旗链随风招摇。公路边的小溪随着山转,一会儿汇成大河,一会儿又分成小溪,拍着欢快的浪花,扑腾前行。车子越爬越高,依稀看到好几个藏民的村落。村落里,耸立着一幢幢用石块垒起的碉房,房顶上五色旗幡迎风飘拂,与村落附近一畦畦金黄色的青稞梯田相呼应。不一会儿我们爬到了云层里,穿过云层后,只见整个山顶都缠着五颜六色的哈达,周围经幡招展,在寒风中猎猎作响。远远的看去,云层非常的低,云都像是在山脚下,好像走过去就触手可及,远处的念青唐古拉山主峰依稀可见。接下来是下山路,又翻越了一个5000多米的山口,一路颠簸赶路,前方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海拔高达3800米的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日喀则。
坐了大半天的车,我们终于到了日喀则。在周围连绵成龙状的高山围绕下,这片河谷气候滋润,雅鲁藏布江和年楚河的交汇处,江水很宽,江畔野花盛开,这里被藏人誉为“最如意美好的庄园”。日喀则是“高原明珠”,位于年楚河和雅鲁藏布江汇合处,总人口8.2万,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称日喀则地区为后藏,而日喀则为后藏的首府,是日喀则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交通的中心,也是历代班禅的驻锡地。
日喀则市区很小,一目极尽。在车上,很远就看到了扎什伦布寺的三座金顶。
游扎什伦布寺
一大早,我们的车直接开到了扎什伦布寺。扎什伦布寺是西藏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区的最大寺院。寺院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经历代班禅修缮、扩建,形成了如今气势磅礴的建筑群。安检后我们进入寺内,非常清静,微风轻轻地吹动着窗檐垂下的布幔,别有一番幽静。弥勒殿内所供弥勒佛像高1l米,由藏尼工匠合作制成,两旁为根敦珠巴亲手塑的观音和文殊菩萨像,是扎什伦布寺最古老的塑像。大弥勒殿内供奉九世班禅主持铸造的鎏金青铜弥勒坐像,是世界上最大的铜佛坐像。此寺是格鲁派祖师宗咯巴的徒弟即达赖根敦珠巴兴建,始于1447年,后经后代整修成如今之规模,周垣长约2000米。
走进寺院西部,我们先看强巴佛殿。藏传佛教认为,5.7亿年以后,强巴佛将取代释迦牟尼成为佛教至尊,所以格外崇拜。1904年,九世班禅主持下,建造了这尊镀金强巴佛铜象,其高26.2米,面部约4米多,耳长2.8米,肩宽11.4米,鼻孔内据说可容纳一个人,前后历时2年,耗用紫铜32万斤,黄金8千多两和大量宝石。佛像表情别有深意,望而生敬。
沿着强巴佛殿向东,有释迦牟尼殿。内有相传有根敦朱巴亲手塑造的菩萨相。藏民们走过一尊佛,都定要捐献,一般就是一角两角钱。捐款者自己拿找头是一个特色。寺僧有特意收集零钱的,方便信徒们交换。无数盏酥油灯亮着,无数的愿望许下了,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在佛的面前,他们是如此的执着,如此的虔诚,没有表情,眼中只有信赖,似乎在尽一种天职,默默地走,默默地念,那种对佛的虔诚,早已融入了他们的灵魂。
出了佛殿,依靠着古老的酱红墙,凝望一条深远的小道,似乎历史和时间,就在身边,触手可摸。抬头,天碧蓝如洗,高雅自在的飞鹰,缓缓地在天空盘旋。
措钦大殿是全寺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深广庄严。殿内有释迦牟尼殿,弥勒殿,度母殿,护法神殿。殿内大量垂挂帷幕,只有酥油灯发出昏暗的光,通过昏暗的光线,在朦胧的墙壁上绘制色彩鲜艳的彩画,从而造成神秘气氛。这是西藏庙宇的通用格式,殿堂内部一般显得幽暗,而佛像则描金着彩,映着酥油灯,分外光亮,以表现出“举世浑暗,唯有佛光”的思想。
措钦大殿中有班禅宝座。每个信徒走过,都会把头在座前摩拜。殿内四处有十世班禅大师的遗像。大师还是那么微微地笑着,慈和安宁,凝神看着,亲切动人而又满怀忧伤。常有信徒在大师的遗照前长拜不起。
措钦大殿东侧是个宽敞的大院,是班禅对全寺僧人讲经的地方。顺着梯道上行,可以到历代班禅合葬灵塔,班禅的灵塔结构和达赖灵塔型制相同,只是用银皮包裹,遍身珠宝装饰,华丽生动。由于十年浩劫时期,历代班禅灵塔毁坏,十世班禅大师重建了合葬灵塔,在开光后,大师就圆寂,甚让人遗憾。寺内有一处地方别有风味,在灵塔殿侧,有“汉佛堂”——甲纳拉康。为七世班禅所建,供奉有乾隆皇帝画像,和“道光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牌位。扎什伦布寺内拥有巨大的晒佛台,每年要在露天展晒一次卷画佛像,拥有五百平方米的广阔讲经场和历代班禅涅磐后的灵塔,还珍藏有历代皇帝赠送的无数礼品。整个庙宇处处记载着历史。斑驳的泥土墙,经历过多少凄风苦雨。随意铺就的石板路,踏踩过几多拜佛人。每一个小院,养育过多少生命?居住过多少智者?这都是引人思索的。所以走进她,就是走进了一座历史博物馆,一座宗教陈列馆,必然会唤起你的许多联想与感触。
日喀则的出名,很大程度得依赖扎什伦布寺。扎什伦布寺是可与布达拉宫媲美的一座大寺。
离开日喀则是第二天上午,汽车顺着雅鲁藏布江回拉萨。出城不远,回头望去,扎什伦布寺雄踞山坡,气象森严,寺院金顶发出那耀眼的光芒,耳畔又传来:
我的家乡在日喀则,
那里有条美丽的河,
阿妈拉说牛羊满山坡,
那是因为“菩萨”保佑的。
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
美丽河水泛清波,
雄鹰从这里展翅飞过,
留下那段动人的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