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江县太平镇轩岗村民小组是一个傣族聚居的少数民族村寨。现有人口78户,373人,人均收入达1957元,是一个以种养殖业为主的坝区边缘自然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过程中,依托依山傍坝的生产优势,围绕“三整改、四调整”,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以发展种植经济为主,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以特色种养殖业为支撑,发挥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的标杆作用,发展农副业生产,用经济收入的增长,带动村容村貌的改变,通过全力开展“三整改、四调整”,使村容村貌搞得井井有条,2003年起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2005年10月被评为“国家级文明村”。
一、三整改,改变了村容村貌的脏、乱、差现象。从整改村内水、厩、路入手,通过引水、改厩、修路,使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变。
〈一〉、针对村民引用水的水源仅为一口井,用起来既不卫生,水量又不够的实际,改变过去等、靠,要的思想,按照个人、集体、国家三位一体的办法筹措资金17·6万从村寨后山引来山泉,为各户架起了自来水,使全村群众不用排队挑水和到村外的污水沟洗菜、洗物。
〈二〉、针对村民把粪坑建在路边,既占道又影响村容的实际,通过动员协调,要求改建各家的畜厩,全村基本用上了沼气节能灶,既起到改厩、改厕的作用,又节约了能源,使村容得以彻底改变。
〈三〉、针对村民形成的“建房无章”的不良习惯,通过“三个统一”(建房模式、房屋座向、巷道规划),将占道、家庭便厕、路旁粪坑、柴草杂物堆全部清理干净。动员村民拉沙铺路,整治巷道。在村庄房屋和道路建设上,逐步形成了“井”字型结构规划,汽车可以开到各户家门口,方便了群众,使村民住房、道路建设,还是村内卫生,在当地农村中均达到了领先水平。
二、“四调整”,打开致富“金钥匙”。在新农村建设中,党委、政府实施了“干部驻村、政策进户、项目到位、科技到人、信息到户”的五到位活动;培养三种“明白人”(技术应用、市场运作、产业发展),使全村种养殖业得以快速发展。
〈一〉、双管齐下调整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地种植经济作物,使全村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
〈二〉、调整养殖结构,念好“畜”字经。大力发展畜牧业,从转变养殖观念入手,通过多方引导,技术扶持,良种推广等方法,仅养殖一项人均纯收入达620元。
〈三〉、变烧“柴”为烧“气”,调整燃料结构。使村寨生态得以明显保护,展现出了一片青山绿水的壮丽景色。
〈四〉、组织销售协会,打开了农副产品营销的路子。形成了“农户十协会十龙头企业十市场”一条龙农副产品营销体系,既方便了村民,节约了不必要的开支,又增加了产品流通渠道,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轩岗村寨在随着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村容村貌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村民小组进一步规定了“品行端正不违法,保护耕地不乱占,计划生育不超生,家庭和睦不忤逆,邻里互帮不生非,崇尚科学不迷信,健康娱乐不赌博,保护环境不污染”的文明公约,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呈现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生活宽裕、管理民主、村容整洁、边疆稳定的大好局面,国家的富民兴边政策和新农村建设结出了丰硕的果实。